残绘雕成玉羽姿,由来华表见应希。
长忘海国堪潜泊,何意雷门可击飞。
丙穴才离胎已蜕,兰岩初化事全非。
素书未附栖阆苑,不得遗鲜载竹归。
残绘雕成玉羽姿,由来华表见应希。
长忘海国堪潜泊,何意雷门可击飞。
丙穴才离胎已蜕,兰岩初化事全非。
素书未附栖阆苑,不得遗鲜载竹归。
这首诗以“鱼骨鹤”为题,描绘了一幅奇异而富有哲理的画面。诗人通过“残绘雕成玉羽姿”,巧妙地将鱼骨与鹤的形象融合,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鹤,自古以来就被视为高洁、吉祥的象征,而鱼骨则常被赋予重生与变化的寓意。诗中通过“由来华表见应希”一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与关联,暗示着生命与存在的深刻哲思。
“长忘海国堪潜泊,何意雷门可击飞”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方面描述了鹤在海国中的潜行状态,另一方面又设想其在雷门的飞翔情景,表达了对自由与束缚、静谧与激昂之间矛盾与和谐的思考。
“丙穴才离胎已蜕,兰岩初化事全非”则揭示了生命成长与转变的过程,从“丙穴”到“兰岩”,从“胎已蜕”到“事全非”,展现了从初始状态到完全改变的动态过程,暗含着成长与变化的必然性。
最后,“素书未附栖阆苑,不得遗鲜载竹归”两句,以“素书”比喻未完成的思想或计划,“阆苑”象征理想之地,表达了对未能实现理想或愿望的遗憾,同时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期待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鱼骨鹤”的形象,巧妙地融入了对生命、成长、变化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江边老树根如铁,枝上繁花乱成雪。
千葩万蕊一时开,刚值江南好风月。
川回谷转山路微,春来无处无芳菲。
行迟似爱影在地,坐久不知香满衣。
江南此景看不足,江北见之如见玉。
丹青纸上漫成尘,桃李担头空过目。
平生知已孟与林,招之不来劳我心。
看花载酒不知处,灞雪潇潇湖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