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竺遽天遥,自经驮白马,览悟汉台,世界既重迁,梵夹果犹传乎?
超苦海而藉慈航,愿遂清平新日月;
岩峦特地起,幸步有青苔,游来谢屐,众山高一览,尘氛其悬绝矣,参禅机以消俗虑,毫挥缭绕带云烟。
西竺遽天遥,自经驮白马,览悟汉台,世界既重迁,梵夹果犹传乎?
超苦海而藉慈航,愿遂清平新日月;
岩峦特地起,幸步有青苔,游来谢屐,众山高一览,尘氛其悬绝矣,参禅机以消俗虑,毫挥缭绕带云烟。
这首诗描绘了西岩寺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了对佛教精神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西竺遽天遥”,以“西竺”象征佛教的发源地,与“天遥”形成对比,表达了对遥远佛教文化的向往与敬仰。接着“自经驮白马,览悟汉台”,通过“白马”这一佛教象征物,引出对汉文化与佛教融合的感慨,暗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世界既重迁,梵夹果犹传乎?”两句,借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佛教经典传承的重视,以及对世界变迁中不变信仰的思考。接下来“超苦海而藉慈航,愿遂清平新日月”,以“苦海”比喻人生的苦难,以“慈航”象征佛法的引导,表达了通过修行达到心灵平静的愿望,如同迎来新的光明与希望。
“岩峦特地起,幸步有青苔”,描绘了西岩寺周围山峦的雄伟与青苔的生机,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充满生命力的氛围。接着“游来谢屐,众山高一览”,通过登山者的视角,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同时也寓意着超越世俗,追求精神高度的旅程。
最后,“尘氛其悬绝矣,参禅机以消俗虑,毫挥缭绕带云烟”,总结了整个旅程的感悟,强调了通过参禅消除杂念,达到心灵纯净的状态,如同在云烟缭绕中挥毫作画,自由自在,超脱凡尘。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西岩寺的自然风光与宗教氛围,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天台之东巨瀛海,濛濛元气浮无边。
应真十六山中来,径渡万里蛟鼍渊。
巨灵前驱海若伏,翠水帖帖开红莲。
神螭猛兽竞轩翥,穹龟巨鱼相后先。
一山浮玉当其前,石室古藓垂千年。
异人高居役众鬼,挽过巨浸如飙旋。
贝宫神君迎且拜,明星玉女争花妍。
阴风黯淡百怪集,芙蓉旂影飞翩翩。
石桥回望渺何处,紫翠明灭空云烟。
问渠飞锡何所往,毋乃鹫岭朝金仙。
金仙雪山方宴坐,笑汝狡狯何纷然。
书生平生未省见,太息此画人间传。
清时麟凤在郊野,白日杲杲行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