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似孤云任所之,世尘中更有谁知。
愁寻冷落惊双鬓,病得清凉减四支。
怀旧药溪终独往,宿枯杉寺已频期。
兼须为月求高处,即是霜轮杀满时。
心似孤云任所之,世尘中更有谁知。
愁寻冷落惊双鬓,病得清凉减四支。
怀旧药溪终独往,宿枯杉寺已频期。
兼须为月求高处,即是霜轮杀满时。
这是一首充满了诗人孤独感慨与自我精神世界的抒情之作。开篇“心似孤云任所之,世尘中更有谁知”两句,以鲜明的比喻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然,仿佛一朵浮动的云,不为尘世所羁绊,无人能懂得这份深沉的情怀。
接着,“愁寻冷落惊双鬓,病得清凉减四支”则描绘了诗人的情感低落和身体的不适。这里“愁寻”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追忆与哀愁,而“冷落惊双鬓”则暗示着头发已经两鬓斑白,年华老去的无奈。“病得清凉减四支”则形象地表现出因病痛而感受到身体虚弱无力。
下面的“怀旧药溪终独往,宿枯杉寺已频期”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孤寂的情感。这里“怀旧药溪终独往”显示了诗人对故土的留恋和不舍,以及他选择独自一人前往药溪的决心。而“宿枯杉寺已频期”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每次到达枯杉下的小庙,都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最后,“兼须为月求高处,即是霜轮杀满时”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望。“兼须为月求高处”表达了诗人追求更高视角以便更好地欣赏月亮的愿望,而“即是霜轮杀满时”则象征着秋季已深,寒风凛冽,月亮清冷如霜,这一切都映照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寂寥与冷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与境界,是一篇抒发个人情感与精神状态的佳作。
月佩烟裳。伴窗纱犹识,半面徐娘。
翠华嘉节,来迟洛浦,紫云新苑,宠殿昭阳。
芳妍不逐秋风嫁,涂娇晕、自整慵妆。老是乡。
兰膏照彻,倒尽瑶觞。亭亭傲雨欺霜。
更艳凌枫赤,秀夺松黄。
避风台上,欲随风舞,辟寒帐畔,偏透寒香。
消魂帘捲人争瘦,阿娇去、金屋悲凉。莫断肠。
花神独许清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