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昔三台践,荣华驷马归。
印从青琐拜,翰入紫宸挥。
题剑恩方重,藏舟事已非。
龙门不可望,感激涕沾衣。
宿昔三台践,荣华驷马归。
印从青琐拜,翰入紫宸挥。
题剑恩方重,藏舟事已非。
龙门不可望,感激涕沾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为悼念故刑部尚书李而作的挽词。挽词是一种形式,用于哀悼逝者,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尊崇。
"宿昔三台践,荣华驷马归。" 这两句描绘了逝者生前辉煌的政治生涯,他曾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如同踏足三台(古代指中央官署),享受着荣华富贵,与皇帝共乘驷马,象征着他与权力中心的紧密关系。
"印从青琐拜,翰入紫宸挥。"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逝者的高贵地位,他手中的印信(官印)如同青琐玉一般珍贵,而他的文翰(指书写、文学才能)则深入皇帝的内廷。
"题剑恩方重,藏舟事已非。" 逝者生前可能有一段与剑相关的恩情或故事,但现在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如同藏舟(隐蔽船只以待时机)的故事一样,不再是现实。
"龙门不可望,感激涕沾衣。"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逝者无法再见的无尽哀思,就像看不见远方的龙门(比喻高不可攀之处),情感上的触动让诗人泪流满面。
整首挽词通过对逝者生前辉煌一生的回顾,表达了深切的哀悼之情和对逝者的怀念。
罢按霓裳舞。问唐宫、艳丽谁数。
纵清平法曲,牡丹休赋。自从真妃仙举。
泪不滴、沈香亭下土。倚绝代、名花相妒。
悄欲坠、麴漪弄色,颤莫任、流霞轻注。
初洗华清,倦陪凝碧,盈盈娇困倩人扶。
借荔枝红润,鸡头温软,琼醴莹脂肤。
怕被月宫留住。向荒山、只园孤树。
笑桂馨天上,兰辞空谷。年年怨风怯露。
任世外、春回千万度。凭阅尽、胜鬘修妩。
妆淡泞、海红羞比,姿绰约、玉茗惭呼。
传粉嫌污,点朱嫌赤,洛神帝女宋东姝。
费十载、侔色传妍,新词翻旧谱。
酒令灯前试。拍阑干、明挑暗逗,任郎游戏。
鸳梦方长莲漏短,再展蟆更一擂。
凭默数、星杓躔次。
二十八翻红友曲,恰四分、取一为名字。
八六子,好昆季。天孙襄驾河滨止。
愿朝朝、卯时到酉,个侬欢喜。
山是牡丹城里好,分与眉峰远翠。
休错认、崔娘廿四。
若与五郎成二美,把多生、昙果今生记。
读诗者,三分是。
百花落尽,只榜眼、莲花长好。
甚老去张郎,脸霞红褪,犹著白衣待诏。
千岁辽东霜翎鹤,算十倍、雪儿难老。
嗟碧海有桑,华池无藕,损人怀抱。偷照。
瑶池翠水,宛然风貌。
想玉蝀桥边,十全天子,曾见风清月晓。
千朵鲜明,南宫夜景,一旦玉荷如扫。
且拾取、旧日琪花一片,佛前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