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孤峰上,危楼耸翠微。
捲廉沧海近,洗钵白云飞。
竹影临经案,松花点衲衣。
日斜登望处,湖畔一僧归。
野寺孤峰上,危楼耸翠微。
捲廉沧海近,洗钵白云飞。
竹影临经案,松花点衲衣。
日斜登望处,湖畔一僧归。
这首诗描绘了西山广福院的宁静与清幽之景。首句“野寺孤峰上”,以“野寺”点明地点,以“孤峰”突出位置之高,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危楼耸翠微”,危楼之上,绿意盎然,更添几分生机与静谧。
“捲廉沧海近”,卷起窗帘,仿佛能看见大海的辽阔,将大海的壮丽与寺院的静谧巧妙结合,形成鲜明对比。而“洗钵白云飞”,则通过僧人洗钵的动作,以及白云轻盈地飘过,展现了寺院生活的简朴与自然和谐之美。
“竹影临经案,松花点衲衣”,竹影斑驳映照在经案上,松花点缀在僧人的衣裳间,这一细节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体现了佛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最后,“日斜登望处,湖畔一僧归”,夕阳西下,一位僧人正从湖畔归来,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禅意和宁静之美。整首诗通过对环境、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西山广福院的静谧与和谐,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美好。
滇池三百里,倒浸明月光。
际此天宇廓,泯然秋夜长。
仙风吹我来,一苇乘虚杭。
沙边洲渚白,水面菰芦凉。
哀鹤叫其群,露下如清霜。
是时宵已半,河汉流未央。
潮生螳螂川,影动牂牁江。
神光眩金碧,俯见鱼龙藏。
寒波益浩荡,孤艇随低昂。
回帆面城郭,思彼汉武皇。
凿池教水战,遂辟西南疆。
当时万余里,两水遥相望。
相望不可见,古意愁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