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怪石绕回廊,八角亭虚驾碧塘。
松菊宛同陶令宅,诗书重见郑公乡。
风来竹坞琴声远,月转花坪酒兴长。
更好伏时招避暑,清斋一枕水云凉。
清泉怪石绕回廊,八角亭虚驾碧塘。
松菊宛同陶令宅,诗书重见郑公乡。
风来竹坞琴声远,月转花坪酒兴长。
更好伏时招避暑,清斋一枕水云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园林景象。首联“清泉怪石绕回廊,八角亭虚驾碧塘”以清泉、怪石、回廊和八角亭为画面主体,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清泉潺潺,怪石嶙峋,回廊蜿蜒,八角亭立于碧绿的池塘之上,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颔联“松菊宛同陶令宅,诗书重见郑公乡”则将此园与古代文人陶渊明的居所及郑公(可能指郑板桥)的家乡相提并论,暗示了园中环境的高雅与文化气息的浓厚。松菊的栽植,不仅体现了园主对自然美的追求,也暗含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颈联“风来竹坞琴声远,月转花坪酒兴长”进一步渲染了园中的宁静与和谐。微风吹过竹林,传来悠扬的琴声,仿佛与自然界的和谐共鸣;月亮在天空中缓缓移动,洒下柔和的光芒,人们在花坪上饮酒作乐,享受着月夜的美好时光。
尾联“更好伏时招避暑,清斋一枕水云凉”表达了对园中避暑佳处的喜爱,以及在此处静心修养、享受清凉之意。无论是夏季避暑,还是静坐品茗,都能感受到园中独有的清凉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园林之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文化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五马归来绝送迎,全将沤泡视浮荣。
宅依林麓楼台小,门有诗书气味清。
身后只如僧冷淡,墓头曾是手经营。
夫人扶疾秋窗下,深夜看经带哭声。
爽气乘秋至,凉飙荡暑初。
泠泠含远籁,槭槭动轻裾。
翠幕波无际,修篁韵有馀。
潜惊塞草绿,乍拂井桐疏。
素发悲郎将,霜纨感婕妤。
窗光流熠耀,帘影乱蟾蜍。
尘袭青丝骑,香飘绀幰车。
故宫经馺娑,别馆度储胥。
薄暮来金埒,凌晨上玉除。
宁同起穷巷,剩欲赋愁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