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能百舌弄春晴,解作春风百鸟声。
独立高林千尺上,黄鹂无数不能鸣。
多能百舌弄春晴,解作春风百鸟声。
独立高林千尺上,黄鹂无数不能鸣。
这首诗《百舌》由宋代诗人饶节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百舌鸟在春日里的生动形象。
首句“多能百舌弄春晴”,以“多能”二字开篇,赋予百舌鸟以智慧与灵巧的形象,仿佛它能操纵春日的晴朗天气,展现出百舌鸟在春天中的活跃与生机。接着,“解作春风百鸟声”,进一步强调了百舌鸟不仅善于模仿,还能创造出春风中百鸟齐鸣的美妙景象,其声音之丰富多样,令人赞叹不已。
第三句“独立高林千尺上”,描绘了百舌鸟站立的姿态,它独自站在高高的树林之上,展现了其不凡的勇气与自由的精神。这样的画面,既突出了百舌鸟的高傲与独立,也暗示了它在自然界的独特地位。
最后一句“黄鹂无数不能鸣”,将百舌鸟的声音与黄鹂进行了对比,强调了百舌鸟声音的丰富与多样性。即使有无数的黄鹂同时鸣叫,也无法完全覆盖百舌鸟那独特而丰富的旋律,突显了百舌鸟声音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百舌鸟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在春天中的活力与美丽,更蕴含了对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美好祝愿,以及对生命力与创造力的赞美。
湖曲荒烟,石林斜日,笛声凄断山阳。
孤怀无托,只用醉为乡。
回首西风黄落,尽输他、松桧青苍。
相思处,书题新橘,还待满林霜。
人生难会合,良辰孤负,把菊传觞。
便三人对月,独自清狂。
正为跫音空谷,天远近、鸿鹄高翔。
空追和,阳春一曲,聊代紫萸囊。
眼底交游,十载被、江湖相隔。
尝记得、道庵人静,纵谈朝夕。
纸上云烟随散落,毫端风雨何休息。
甚这回相见便苍颜,都非昔。中年别,真堪惜。
生辰会,谁曾必。看西风摇动,可人词笔。
天上桂华香近也,此杯再要和君吸。
恨抗尘走俗太忙生,无间日。
问谁知此时情绪。匆匆寒食相遇。
东风可是无闲暇,开尽白红千树。春几许。
还又怕、转头风雨留难住。浮生浪苦。
且携酒重寻,去年花下,歌我旧金缕。
尊前友,惟有青山如故。至今面目无妒。
冷光晴色三千丈,斜照夕阳窗户。堪讶处。
被几叶风帆,催上江南路。无人自语。
想五载居京,一朝得郡,却甚也能去。
乐府宁无路。彼区区、斜门枉径,少人知处。
从得君词惊且讶,醉里坡仙曾遇。
是梦里、稼翁教汝。
玉尺金刀俱在手,把天机云锦裁成句。
才落纸,便传去。笔头不用空豪怒。
也应须、梨花缟夜,海棠红雨。
一曲离歌悲壮处,不觉人间三鼓。
有幽壑、潜蛟起舞。
休道此情天不管,怕余音袅袅无人许。
风送入,渡江橹。
二年重九,算都向、江北江南虚度。
鸿雁来时秋最好,底用千愁万绪。
九朵青山,几尖白塔,何限登临处。
今朝乘兴,也和诗客凝伫。
正是雨洗芙蓉,风翻野菊,霜染江枫树。
一片天开图画里,留著天然佳句。
收拾方来,安排未定,试问云间路。
三杯才尽,笔头疑有神助。
昔自九皋,慕翁而来,何期岁年。
记初为翁客,献千百寿,后为翁友,得两三篇。
夜夜飞鸣,朝朝起舞,不是赏音谁见怜。
追随久,尽人多怨者,我独欣然。翁今犹未高迁。
便离却交游载月船。
想西岩梦我,大纲坡老,绣江畜我,小样逋仙。
二老风流,他时相约,须到西湖烟水边。
孤山路,看云间来迓,秋影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