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色圣凡皆戏论,圆毬抛出觅何从。
当前了识无宾主,底问元沙与雪峰。
空色圣凡皆戏论,圆毬抛出觅何从。
当前了识无宾主,底问元沙与雪峰。
这首诗以“玉僧人抛毬”为题,由清代诗人弘历所作,巧妙地融合了禅宗思想与诗歌艺术。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探讨了人生与宇宙的奥秘。
首句“空色圣凡皆戏论”,开篇即点明世间万物皆是虚幻,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一切皆如戏文般变幻莫测。次句“圆毬抛出觅何从”,以抛出的圆毬为喻,象征着人生的追求与探索,无论向何处寻找答案,都可能陷入迷茫与困惑之中。第三句“当前了识无宾主”,强调当下即是真实,无需向外寻求,内在的觉醒与认知才是关键。最后一句“底问元沙与雪峰”,以元沙(原始的沙子)和雪峰为象征,进一步阐述了在最根本的层面,一切归于自然与宁静,无需过分追问或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觉察,认识到内在的平静与智慧,从而达到心灵的解脱与自由。
空江五月轻帆涨,南风飘飘卷衣浪。
故人百里肯重寻,相逢喜见平生心。
穷通惯见貌难老,谈笑生风人愈好。
新诗犹欲俎豆予,倦游久已如相如。
梦中占梦竟何据,乡人说乡念归去。
春花绕屋菘韭长,有酒不愿求西凉。
濒江夜不寐,舟客声可怪。
飕飕篁竹动,沙水辄澎湃。
晨征路泱莽,春泥踏行蟹。
江空雾连山,隔手已为海。
古木夹道边,宿雨惊我盖。
我行亦何为,益信劳大块。
平生青藜杖,至此始足赖。
天地稍向明,云来复如黛。
平田万白珠,欲攫不可待。
奇变固可观,跋涉良可慨。
作诗寄我友,要使心目会。
何时终南山,卧听响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