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分万类二仪间,禀性高卑各自然。
野鹤不栖葱茜树,流莺长喜艳阳天。
李斯溷鼠心应动,庄叟泥龟意已坚。
成是败非如赋命,更教何处认愚贤。
谁分万类二仪间,禀性高卑各自然。
野鹤不栖葱茜树,流莺长喜艳阳天。
李斯溷鼠心应动,庄叟泥龟意已坚。
成是败非如赋命,更教何处认愚贤。
这首诗名为《物情》,出自唐代诗人李咸用的笔下。这是一首借景抒怀、感慨万千的哲理诗。诗中通过对自然界生物行为的观察,探讨了天命与自然法则,以及个人品性高低与自然选择之间的关系。
"谁分万类二仪间,禀性高卑各自然"两句开篇即提出问题:在广阔无边的宇宙中,谁又能划分出各种生物和事物的界限呢?每个生命体都有其自然赋予的本性,不论高贵还是低微,都顺应着自然规律生长。
"野鹤不栖葱茜树,流莺长喜艳阳天"接着描绘了两种不同生物的情景:野鹤选择不栖息在丛生的葱茜之下,而是享受着明媚的阳光和清新的大自然。这里寓意着生命体各有所好,遵循本能而活。
"李斯溷鼠心应动,庄叟泥龟意已坚"则转向了人世间的道理:李斯(战国时期的人物,以权谋著称)和溷鼠(比喻小人或庸人)之心,易受外界诱惑而摇摆不定;庄周(古代哲学家,与老子齐名)的思想则坚如磐石,不为世俗所动。这里反映了作者对于不同人性和价值观念的思考。
"成是败非如赋命,更教何处认愚贤"最后两句,诗人提出一个哲学问题:成功与失败、善恶的是非,就像命运一样,是由天定吗?在这世上,我们又该如何辨识愚蠢与智慧,品评贤能与愚昧呢?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万物自然法则的观察和思考,引发出对于生命、价值、选择等深层次问题的探讨。它不仅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还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哲学思考。
谁能解此妙圆觉,弹指可以超无学。
沧江俄顷息暴流,水底摩泥光灼烁。
旋来超至一事无,缘生起灭空华如。
若沦贪著出遂禊,焉知自性同交芦。
执持真妄不开演,浑似风烟相展转。
自在那知兽踏沙,绸缪甘作蚕成茧。
寻常安得竟生身,四法修行两便因。
往来迅速无石壁,知慧善巧成陶轮。
眼中何人最胜子,究竟真如微妙理。
惟恐浮沤尼海观,空见云腾乌飞起。
忆昔鹿苑道初成,大兴慈誓悟群生。
万法无言宁可说,十方有耳皆闻声。
灵山一去几经劫,多少无明成惑业。
圣凡由此分两途,终始应知缠五叠。
世人何幸见如来,祗园春暖昙花开。
微心已入虚空藏,挥手直上光明台。
如来前身释迦佛,说法曾住耆阇崛。
西涉恒河度渺茫,东踰葱岭凌超歘。
三十二相具庄严,一念清澄众善兼。
五色金光晃千日,九秋玉鉴悬孤蟾。
每向招提演空法,四百欢闻声飒霅。
不论燥湿与蠕蠢,拔及升沉并鳞甲。
浮屠倒影光陆离,巍峨楼殿相参差。
多因摄受妙景出,巧夺造化神工为。
温温彧彧窗间度,绚彩非烟亦非雾。
画师缩手不敢图,墨客操觚岂能赋。
春风淡荡春日妍,人间一界无诸天。
生灵永乐普超济,翼我皇家万万年。
《正月六日观灵谷寺塔影奉和御制诗二首·其二》【明·梁潜】谁能解此妙圆觉,弹指可以超无学。沧江俄顷息暴流,水底摩泥光灼烁。旋来超至一事无,缘生起灭空华如。若沦贪著出遂禊,焉知自性同交芦。执持真妄不开演,浑似风烟相展转。自在那知兽踏沙,绸缪甘作蚕成茧。寻常安得竟生身,四法修行两便因。往来迅速无石壁,知慧善巧成陶轮。眼中何人最胜子,究竟真如微妙理。惟恐浮沤尼海观,空见云腾乌飞起。忆昔鹿苑道初成,大兴慈誓悟群生。万法无言宁可说,十方有耳皆闻声。灵山一去几经劫,多少无明成惑业。圣凡由此分两途,终始应知缠五叠。世人何幸见如来,祗园春暖昙花开。微心已入虚空藏,挥手直上光明台。如来前身释迦佛,说法曾住耆阇崛。西涉恒河度渺茫,东踰葱岭凌超歘。三十二相具庄严,一念清澄众善兼。五色金光晃千日,九秋玉鉴悬孤蟾。每向招提演空法,四百欢闻声飒霅。不论燥湿与蠕蠢,拔及升沉并鳞甲。浮屠倒影光陆离,巍峨楼殿相参差。多因摄受妙景出,巧夺造化神工为。温温彧彧窗间度,绚彩非烟亦非雾。画师缩手不敢图,墨客操觚岂能赋。春风淡荡春日妍,人间一界无诸天。生灵永乐普超济,翼我皇家万万年。
https://shici.929r.com/shici/9NvSxBmz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