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书书已不胜诬,及史史之阙则无。
燃笔为犀神鬼照,鞭心作驭帝王俱。
且看兴废如环转,岂令纲维绝援扶。
数卷先标人物论,千秋复见古今模。
信书书已不胜诬,及史史之阙则无。
燃笔为犀神鬼照,鞭心作驭帝王俱。
且看兴废如环转,岂令纲维绝援扶。
数卷先标人物论,千秋复见古今模。
这首诗《稽古篇止于秦汉唐以下先以诗述其概六首(其二)》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展现了其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
首联“信书书已不胜诬,及史史之阙则无”开篇即揭示了历史记载的复杂性与局限性。诗人认为,仅凭书籍记载的历史可能已被扭曲或失真,而历史本身的缺失也使得真相难以完全呈现。这反映了对传统文献记录的批判态度,以及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
颔联“燃笔为犀神鬼照,鞭心作驭帝王俱”运用生动的比喻,将历史的探索比作点燃智慧之火照亮黑暗,如同犀牛角般穿透迷雾;同时,以鞭子驾驭帝王,象征着历史的力量能够引导和约束权力。这两句强调了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它能揭示真相,指引正确的方向。
颈联“且看兴废如环转,岂令纲维绝援扶”进一步阐述了历史的循环与连续性。历史的兴衰更替如同圆环,不断循环,但历史的规律和道德准则(纲维)不应因此而中断,需要持续地被理解和维护。这体现了对历史周期性和道德恒常性的认识。
尾联“数卷先标人物论,千秋复见古今模”总结了历史研究的价值。通过几卷书的记载,可以勾勒出人物的生平事迹,展现他们的思想与行为模式,从而让后人得以借鉴。这句话强调了历史研究对于理解过去、指导现在乃至预见未来的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记载的反思、对历史力量的颂扬、对历史规律的认识以及对历史价值的肯定,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蹑石度急涧,穷源得灵湫。
谽谺两对立,喷薄中怒投。
何年避人世,结屋栖岩陬。
嘉名信有托,故迹谁能求。
我来一经行,凄其仰前脩。
邻翁识此意,伐木南山幽。
为我立精舍,开轩俯清流。
多岐谅匪安,一壑真良谋。
解组云未遂,驱车且来游。
嘉宾颇蝉联,野蔌更献酬。
饮罢不知晚,欲去还淹留。
跻攀已别峰,窥临忽沧洲。
下集西涧底,沉吟树相樛。
玉渊茗饮馀,三峡空尊愁。
怀贤既伊郁,感事增绸缪。
前旌向城郭,回首千峰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