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榕潮汐地,百折绕平田。
吞吐涵明月,盈虚漾碧天。
养源宗楚令,知味契伊川。
赋罢临流兴,曲肱一枕眠。
古榕潮汐地,百折绕平田。
吞吐涵明月,盈虚漾碧天。
养源宗楚令,知味契伊川。
赋罢临流兴,曲肱一枕眠。
这首诗描绘了榕树下潺潺流水的景象,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古榕潮汐地”,以“潮汐”比喻流水,形象地展现了榕树下水流的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接着,“百折绕平田”描绘了水流在平坦田野间曲折蜿蜒的生动画面,展现出水的灵动与自然的韵律。
“吞吐涵明月”一句,通过“吞吐”二字,生动地表现了水流在月光下的光影变化,仿佛月亮在水中轻轻摇曳,增添了诗的意境美。“盈虚漾碧天”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水面的波光与天空的碧蓝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养源宗楚令,知味契伊川”两句,运用典故,赞美了榕树下流水如同古代贤者的智慧与美德,滋养着大地,也与伊水(伊河)的清流相契合,寓意深远,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美好向往。
最后,“赋罢临流兴,曲肱一枕眠”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诗人完成了一番思考或创作后,面对流水,心满意足,甚至有些慵懒地枕着手臂小憩。这一场景既体现了诗人的闲适心境,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榕树下流水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更蕴含了对生命、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首阳之山不甚高,并无悬崖峭壁干云霄。
首阳之山不甚奇,亦无灵芝仙桂纷葳蕤。
古来仁人志士矢节捐躯时,或有龙泉饮鸩酒。
否则万仞之渊竟投身,否则三尺之组竟缳首。
而乃伯夷叔齐特创一奇局,不入周廷裹其足。
不食周粟枵其腹,采薇采薇歌一曲。
颓然饿倒荒山麓,遂令首阳一山尊之埒嵩岳。
乃知仁人志士所恃惟一死,死无一定惟其是。
君臣之义无可逃,父母之身不可毁。
空山槁饿两无伤,全受全归仍孝子。
不然叩马谏东征,胡不即死左右兵,而使西山片石千古垂芳名。
壮发摇千缕。尽猖狂、当筵射石,弓开没羽。
掷下鸣髇倾玉斗,且共秋娘手语。
翻一曲、吴歈白苧。
不恨虎头迟食肉,恨蛾眉、埋没风尘去。
谁解赏,柘枝舞。新词不入霓裳部。
竟何妨、莎汀草濑,付之蛙鼓。
昨夜春潮来拍岸,好理钓筒鱼扈。
便长与、烟波作主。
尽减才情增放诞,料痴奴、此愿天应许。
边幅子,口犹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