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破树头惊宿鸟,露凝苔上暗流萤。
山人见月宁思寝,更掬寒泉满手霜。
绀殿雨晴松色冷,禅林风起竹声馀。
风过古殿香烟散,月到前林竹露清。
更有闲宵清净境,曲江澄月对心虚。
寒露已催鸿北去,火云渐散月西流。
园梅坼甲迎春笑,庭草抽心待节芳。
烟破树头惊宿鸟,露凝苔上暗流萤。
山人见月宁思寝,更掬寒泉满手霜。
绀殿雨晴松色冷,禅林风起竹声馀。
风过古殿香烟散,月到前林竹露清。
更有闲宵清净境,曲江澄月对心虚。
寒露已催鸿北去,火云渐散月西流。
园梅坼甲迎春笑,庭草抽心待节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人在深秋或早冬的夜晚,独自徜徉于自然之中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界细腻感知和深邃意境的表达。
开头两句“烟破树头惊宿鸟,露凝苔上暗流萤”生动地描绘出秋夜的宁静与凉爽。树上的烟气逐渐散去,惊扰了栖息在枝头的鸟儿,而地面上的露水则凝结成冰,点缀其间的小萤火虫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接着“山人见月宁思寝”表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在静谧的夜晚独自一人,对着明亮的月光沉浸于深深的思考之中。紧跟着的是“更掬寒泉满手霜”,诗人不仅在精神上与自然对话,甚至以身体感受那清冷的泉水和霜冻。
“绀殿雨晴松色冷”中的“绀殿”可能指的是一座古老的寺庙,而“雨晴松色冷”则是对那座建筑周围环境的一种描写,给人以宁静而萧瑟之感。紧接着“禅林风起竹声馀”中,“禅林”意味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状态,而“风起竹声馀”则是自然界对这种精神状态的呼应。
诗人的情感在“风过古殿香烟散,月到前林竹露清”这两句中达到了高潮。这里不仅是对视觉和听觉的描绘,更是对历史和时间流逝的一种感悟。古老的殿宇,飘散的香烟,以及明净的月光,都在讲述着岁月的故事。
最后几句“更有闲宵清净境,曲江澄月对心虚。寒露已催鸿北去,火云渐散月西流。”则是诗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他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同时也感慨于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迁。
“园梅坼甲迎春笑,庭草抽心待节芳”两句,则是对来临春天景象的一种憧憬。梅花在寒冷中尚存刚强之美,而庭院中的草木则在等待着春天的到来,以展现它们的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细腻入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