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李孟昭挽诗》
《李孟昭挽诗》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古风

月落城乌啼,风凄寒露繁。

轜车戒明发,祖送城南门。

挽者皆丧歌,增我中郁烦。

向来相知人,古道子克敦。

荆玉抱贞洁,楚兰含幽芬。

周行慎素履,雅义播清文。

表俗赖耆俊,启迪资多闻。

德业之所造,诜诜各高鶱。

如何乘化迁,奄忽在兹晨。

渺渺东去波,翩翩南飞云。

铭旌望已遥,涕泪空沾巾。

(0)
鉴赏

这首挽诗《李孟昭挽诗》由明代著名文学家杨士奇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生前品德、才华及影响的深刻认识。

首句“月落城乌啼”,以夜深月落、乌鸦啼鸣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哀伤的情感基调。接着,“风凄寒露繁”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清与悲凉,暗示逝者离世的不可逆转。

“轜车戒明发,祖送城南门”描绘了送别场景,通过“轜车”(古代用于葬礼的车辆)和“祖送”(古代送行的一种仪式),表现了对逝者的尊重与哀悼。挽者们“皆丧歌”,歌声中充满了哀痛与不舍,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向来相知人,古道子克敦”赞颂了逝者在生前的品德与行为,强调了其遵循古道、为人正直的品质。接下来的“荆玉抱贞洁,楚兰含幽芬”将逝者比作珍贵的玉石与芳香的兰花,赞美其内在的纯洁与高雅。

“周行慎素履,雅义播清文”表明逝者在生活中谨慎行事,追求高尚的道德与文化修养,其言行影响深远。“表俗赖耆俊,启迪资多闻”则指出逝者在社会上起到了引领风尚、启迪后人的作用。

最后,“德业之所造,诜诜各高鶱”总结了逝者在道德与事业上的成就,强调了其影响力之大。“如何乘化迁,奄忽在兹晨”表达了对逝者突然离世的无奈与惋惜。“渺渺东去波,翩翩南飞云”以自然景象象征逝者灵魂的远行,寄托了对逝者的思念与祝福。“铭旌望已遥,涕泪空沾巾”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哀痛与怀念。

整首挽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其生前品德与贡献的高度评价,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念之作。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奉柬浙东索士嵓佥宪二首·其二

少微婺女接高冥,长立寒宵望使星。

支郡问民秋弭节,泮宫延士晓谈经。

云深仙石群群白,天外神山个个青。

不独豺狼走荒绝,亦闻蛟蜃落沧溟。

(0)

送僧之临江

白云自爱青山好,青春秪添白发新。

桧能老翠堪留客,柳恰初黄远送人。

清江流日下到海,閤皂插天无与邻。

葛洪丹熟还勾漏,可道年高鬓也银。

(0)

题画

青山多白云,佳树杂芳植。

伊人不可招,关路日已夕。

(0)

送张志可侍父之奉化幕官二十首用杜少陵万壑树声满千崖秋气高浮舟出郡郭别酒寄江涛为韵·其十三

涯居面沮洳,濒路转硗■。岩精彻夜语,海怪有时出。

涂人相如鬼,天使香礼佛。

陶公五十亩,便可尽种秫。

(0)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其三十五

七十已衰仍苦病,自怜无力任驱驰。

明当告老乞骸骨,孝子忠臣两得之。

(0)

野史口号碑四十四首·其二十一

五鬼相缠何日了,一官如水曷胜穷。

谩凭商贾供薪米,乱石滩头一夕空。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