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行三五日,不得不思家。
索米开桥栅,徵钱运堰车。
于官何所补,为客自堪嗟。
况复饥荒后,群偷沸似麻。
船行三五日,不得不思家。
索米开桥栅,徵钱运堰车。
于官何所补,为客自堪嗟。
况复饥荒后,群偷沸似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外漂泊、思念家乡的凄凉情怀,以及对官府征收重税和天灾后的困顿生活的无奈。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质朴而不失深刻。
"船行三五日,不得不思家",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对家的渴望,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但这里的表述却异常真挚,读之令人感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索米开桥栅,徵钱运堰车"几句,生动地展现了官府对百姓的盘剥和压榨。"索米"意味着征税,而"开桥栅、运堰车"则是官府为了自己的工程项目而加重民众负担,这些都是古代社会中常见的问题。
接下来的"于官何所补,為客自堪嗟"一句,是诗人对官府不作为的无奈感慨。"堪"字表达了一种深切的悲哀和无助,诗人的情绪在这里达到一个高潮。
最后两句"况复饥荒后,群盗沸似麻"则是对灾后社会动荡不安状况的描写。"饥荒"导致了"群盗"四起,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社会经济问题,也折射出人性的脆弱和道德的沦丧。
总体而言,诗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对官府的批判以及对灾后社会现实的无奈。每一个字都透露出诗人的情感和他对周围世界的深刻洞察。这是一首具有很强社会意识和批判精神的作品,它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写照。
汉网疏仍漏,齐民困未苏。
如何大丞相,翻作弛刑徒。
中宪方外易,尹京终就拘。
本矜能弭谤,先议取非辜。
巧有凝脂密,功无一柱扶。
深知狱吏贵,几迫季冬诛。
叫帝青天阔,辞家白日晡。
流亡诚不吊,神理若为诬。
在昔恩知忝,诸生礼秩殊。
入韩非剑客,过赵受钳奴。
楚水招魂远,邙山卜宅孤。
甘心亲垤蚁,旋踵戮城狐。
阴骘今如此,天灾未可无。
莫凭牲玉请,便望救焦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