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鞭遥指海云开,且借官书觅句来。
岭路晓收鹦母瘴,秋风人上凤凰台。
客帆影里追前梦,官鼓声中老此才。
昨过东山辱相访,水帘亭畔负流杯。
吟鞭遥指海云开,且借官书觅句来。
岭路晓收鹦母瘴,秋风人上凤凰台。
客帆影里追前梦,官鼓声中老此才。
昨过东山辱相访,水帘亭畔负流杯。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丘逢甲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朱梅农来访的欣喜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爱。首句"吟鞭遥指海云开"描绘了诗人期待与友人相见的心情,如同马鞭指向远方的海云,象征着友情的纽带跨越距离。次句"且借官书觅句来"则体现了诗人借助公务文书激发诗思的创作态度。
"岭路晓收鹦母瘴,秋风人上凤凰台"两句,通过写景寓言,暗示旅途艰辛但充满诗意,暗示友人来访犹如秋风吹拂,带来了清新和希望,诗人登上了象征文采飞扬的凤凰台。
"客帆影里追前梦,官鼓声中老此才"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当前生活的感慨,他在友人来访的喜庆氛围中,追忆过往的梦想,同时意识到时光荏苒,才华在官场鼓声中逐渐老去。
最后两句"昨过东山辱相访,水帘亭畔负流杯"直接回应了朱梅农来访之事,诗人回忆昨日在东山的相聚,遗憾未能畅饮,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相聚时光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情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丘逢甲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情感表达。
山中有野人,故出三秀族。
胡然朝暮姿,乃梦长生箓。
涧边有仙灵,九节碧如玉。
偶就山人居,清贞两无歇。
久要见平生,虚心愿为谷。
匪石良自知,馀子真碌碌。
薰风梅雨馀,仙衣动新绿。
浮游水中央,千春隔尘俗。
庐山倚南极,乾坤一高邱。
绝顶有佳处,可作仙人楼。
诏书命我访奇品,等閒却遂平生游。
白鹿洞在五老傍,我来讲席重铺张,青云见彩霞生光。
玉声左右泉不断,我行东峰涧有梁。
眼明还直西南望,澄湖烟水俱苍苍。
不知乘舟者谁子,望我应恨天衢长。
庐山如庐几万间,与仙作主去复还。
黄尘滔滔似海水,此山即是蓬莱山。
载歌唐人诗,我句亦时发。
九江秀色行揽之,楚帆风送飞鸿没。
五老五老真有情,万峰之中独自成。
何时拄杖往参立,上呼群仙下紫京。
笑攀北斗挽银汉,共洗浊世邻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