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咏十首·其十》
《杂咏十首·其十》全文
宋 / 方凤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蚁封罅隙地,蛙井咫尺天。

那能致广大,此道谁为传。

(0)
翻译
蚂蚁在缝隙中筑巢,青蛙的井口仿佛触手可及天空。
这样的境界如何能达到广阔无垠,这道理又有谁能传承呢?
注释
蚁封:蚂蚁建造的巢穴。
罅隙:缝隙或裂痕。
蛙井:比喻青蛙受限于所居之地,视野狭窄。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广大:广阔无垠。
此道:这里指的是一种道理或境界。
谁为传:谁来传承这种理念。
鉴赏

这段诗节选自《杂咏十首(其十)》,是宋末元初时期文学家方凤的作品。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诗颇具禅宗哲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于人生境界和宇宙真谛的独到见解。

“蚁封罅隙地”一句,用了蚂蚁填塞地缝隙的形象,表现出一种小心翼翼、不遗余力的事物态度。蚂蚁虽小,但其工作精神令人钦佩,它们对细微之处的关注与修补,反映了一种对生活极致关怀的态度。

“蛙井咫尺天”则是通过青蛙在井中仰望天空的动作,来比喻人对于世界和宇宙的认知有限。青蛙虽能看到天,但它所见的只是井底那一小片天空,这强烈地象征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局限性。

“那能致广大”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蚂蚁细心和蛙眼界限的感慨,想要达到更为广阔和深远的境界。这里的“致”,是指达到、实现的意思;“广大”,则代表着无边界的大道理或高尚的情操。

最后一句,“此道谁为传”表达了诗人对于如何才能真正达到这种境界的困惑和疑问。这不仅是在询问这种精神状态是由谁来传承、教育,还是在探讨这个问题背后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这里的“此道”,指的是那种超越常人的广大境界;“谁为传”,则是对这一境界如何得到传播和实践的追问。

总体而言,这段诗节以自然景物作比喻,探讨了人生境界与宇宙真理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情怀。

作者介绍

方凤
朝代:明

猜你喜欢

淡水南北各有八景且多牵强足成者庚午十月修厅志成综为全淡八景各系七律一首

万派千条束矢中,双潮滚滚判西东。

浊流本自臼科异,至味真难水性同。

一棹来时乘蟒甲,百年前事梦鲛宫。

投鞭画扇人何在,南纪长怀砥柱功。

(0)

盂兰竹枝词·其六

宫阙金银火化时,蜃楼海市望迷离。

纸钱也要飘洋用,惑得台风阵阵吹。

(0)

二十一夜何尚敏总戎刘省斋观察暨文武诸君同集使署四叠前韵

宦辙休誇涉历多,一经观海藐江河。

茫茫大地东南满,落落同人旦晚过。

花趁暖风春有信,酒盈衰面老回波。

漏迟烛■他乡夜,怕听艰难行路歌。

(0)

香烟与兰谷同赋

宝鸭金猊气郁纷,畹兰清味静中闻。

临风细仿双钩篆,伴月浓歊一穗云。

旖旎向空横岫影,温黁馀蔼映帘纹。

十年画省依荀座,记否朝衫侍女熏。

(0)

拟郭景纯游仙诗·其二

匡庐与天台,中多隐逸叟。

日月明轩窗,烟霞带户牖。

杳无人迹到,名姓知谁某。

得毋老与庄,列真自古有。

振衣千仞冈,天外任昂首。

仙骨本珊珊,羽化诚非偶。

潜修志倘坚,乔松皆我友。

(0)

题吴鸿业百蝶图

画里香魂梦里身,六朝金粉悟前因。

披图恰好留真相,知是探花第一人。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