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夕柴门掩,无心接缙绅。
山中多乐事,世上少全人。
诸吕几亡汉,商翁不仕秦。
柴桑深僻处,亦有晋遗民。
竟夕柴门掩,无心接缙绅。
山中多乐事,世上少全人。
诸吕几亡汉,商翁不仕秦。
柴桑深僻处,亦有晋遗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隐居山中的生活态度。"竟夕柴门掩,无心接缙绅"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的淡漠,不再愿意参与其中的纷争与束缚。"山中多乐事,世上少全人"则是说在山中可以找到许多快乐的事情,而在世俗世界里难以寻觅到一个完整无缺的人。
接下来的"诸吕几亡汉,商翁不仕秦"两句,诗人通过历史的参照,将自己置身于古代忠臣义士的传统中,他们宁愿选择隐退也不愿在非理想的朝代中出仕。最后两句"柴桑深僻处,亦有晋遗民"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隐逸之心,诗人似乎在寻找那些与世隔绝的地方,与古时遗留下来的忠诚之士为伴。
整首诗通过对比山中与世间的不同生活状态,以及借助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理想与现实世界之间冲突的感慨,以及对超脱红尘、保持个体完整性的向往。
体之湛存,潮缩海门。用之亡痕,春入华根。
光明射珊瑚之魂,波澜派昆崙之源。
影动非幡,声扬度垣。静以应繁,冲以待喧。
骐骥之姿,千里之奔。云梦之量,八九之吞。
斲轮之工兮拟谁授克家之学,抱瓮之朴兮将自灌丈人之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