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罹时节懒登临,试借条风半日吟。
只有远山含煖律,不知高阁动归心。
溪喧晚棹千声浪,云护寒郊数丈阴。
自笑疏慵似麇鹿,也教台上费黄金。
乱罹时节懒登临,试借条风半日吟。
只有远山含煖律,不知高阁动归心。
溪喧晚棹千声浪,云护寒郊数丈阴。
自笑疏慵似麇鹿,也教台上费黄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罗隐的《登宛陵条风楼寄窦常侍》。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闲适情怀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诗作。
"乱罹时节懒登临,试借条风半日吟。"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一个春末夏初的悠闲时光里,不急于上楼而是慵懒地想要去登高临眺,并且打算借助这条风,随意吟咏着度过半个白天。这里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豁达。
"只有远山含煖律,不知高阁动归心。"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心境,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温润而有节奏感,但诗人的内心却并未因为外界的美好而萌生归家的念头。
"溪喧晚棹千声浪,云护寒郊数丈阴。" 这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生动图景,溪水在傍晚时分汹涌澎湃,发出无数声音,而远处的山村则被飘逸的云雾笼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
"自笑疏慵似麇鹿,也教台上费黄金。"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懒散态度的自嘲,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建造高楼(台)所耗费的黄金不以为惋,这里有着对物质财富轻视和超脱的情怀。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丰富,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然世外、自在悠然的人生态度。
从来五字弄珠玑,忍负僧床锁翠微。
传语风流三语掾,何时缀我百家衣。
千林摇落照秋空,忽散秾花在眼中。
蝶绕蜂随俱入座,君家女手化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