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应大中天子举,四朝风月鬓萧疏。
不随世祖重携剑,却为文皇再读书。
十载战尘销旧业,满城春雨坏贫居。
一枝何事于君借,仙桂年年幸有馀。
曾应大中天子举,四朝风月鬓萧疏。
不随世祖重携剑,却为文皇再读书。
十载战尘销旧业,满城春雨坏贫居。
一枝何事于君借,仙桂年年幸有馀。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历史感的诗,通过对过往荣耀与现实困顿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深刻感慨。诗中“曾应大中天子举”一句,展示了作者曾经参与重要的国事选拔,被赋予重任的辉煌历史;“四朝风月鬓萧疏”则描绘出历经四个朝代的沧桑变化和个人头发如同秋天枯叶般的凄凉。
“不随世祖重携剑,却为文皇再读书”两句,表明诗人虽然没有像祖先一样手持宝剑征战沙场,却仍然秉承了对文化的尊崇和学习,这也许是作者对于个人使命与时代变迁的一种自我安慰。
“十载战尘销旧业”直白地表达了十年的战争废墟中,往昔的辉煌成就已不复存在;“满城春雨坏贫居”则形象地描绘出连绵的春雨中,曾经繁华如今却只剩下破败的家园。
最后两句,“一枝何事于君借,仙桂年年幸有馀”,通过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某种精神寄托或理想的渴望,以及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一种幸存之感。
这首诗语言质朴而意深,透露出作者对于个人与国家命运交织的复杂情感。
彼美巉岩石,谁施黼藻功。
回岩明照地,绝壁烂临空。
锦段鲜须濯,罗屏展易穷。
不因秋藓绿,非假晚霞红。
羽客藏书洞,樵人取箭风。
灵踪理难问,仙路去何通。
返驾归尘里,留情向此中。
回瞻画图畔,遥羡面山翁。
京口潮来曲岸平,海门风起浪花生。
人行沙上见日影,舟过江中闻橹声。
芳草远迷杨子渡,宿烟深映广陵城。
游人乡思应如橘,相望须含两地情。
早年闻有蒯先生,二十馀年道不行。
抵掌曾论天下事,折腰犹悟俗人情。
老还上国欢娱少,贫聚归资结束轻。
迁客临流倍惆怅,冷风黄叶满山城。
春风花落溪水羕,贫家柴门闭水上。
女儿三十无夫家,日月临流洴澼絖。
芦中穷士伍子胥,星奔乞食来村墟。
壶浆岂为投金报,感激沈身鱼鳖猪。
白蜺为裳玉为佩,昌容练色烟染黛。
岸草汀花无限愁,雾鬓风鬟竟安在。
人生遇合信难期,倾城颜色无人知。
若教身入吴王苑,尊荣宁得让西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