禘祖垂典,郊天有章。以孟之春,于国之阳。
茧栗惟诚,陶匏斯尚。人神接礼,明幽交畅。
火灵降祚,火历载隆。烝哉帝道,赫矣皇风。
禘祖垂典,郊天有章。以孟之春,于国之阳。
茧栗惟诚,陶匏斯尚。人神接礼,明幽交畅。
火灵降祚,火历载隆。烝哉帝道,赫矣皇风。
此诗描绘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庄重与神圣。开篇“禘祖垂典,郊天有章”,点明了祭祀的主题和形式,表达了对祖先与天地的崇敬之情。接着,“以孟之春,于国之阳”描述了选择在春季、国家的南面进行祭祀的时节与地点,体现了古人对自然时序与地理方位的重视。
“茧栗惟诚,陶匏斯尚”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茧与栗代表了纯洁与坚贞,陶与匏则寓意着和谐与敬意,强调了祭祀时内心的真诚与对器物的尊崇。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古人对仪式的严谨与虔诚。
“人神接礼,明幽交畅”则表达了人与神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祭祀活动,人们希望能够与神灵建立联系,获得神的庇佑与指引。这句诗体现了古人对于人神关系的理解与追求。
“火灵降祚,火历载隆”描绘了祭祀过程中火焰的神圣作用,火被视为连接人与神的媒介,通过火焰的燃烧,神灵得以降临,赐予福祉。同时,火历的增加也象征着祭祀活动的延续与繁荣。
最后,“烝哉帝道,赫矣皇风”总结了整个祭祀活动的意义,赞扬了帝王之道的辉煌与伟大,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古代祭祀文化的精髓与价值。
吾闻烟霞外,粤有天桂山。
其中多仙子,傲睨游乳泉。
三仇久已绝,七试嗟独贤。
愿持琅玕树,种之琼瑶阡。
从此仙子游,上下陵祥烟。
羽玄师华存,灵变师道筌。
涌龙出宝台,绍彼真一传。
肯如幽求痴,仙景愕不前。
亦不画肉芝,平地生潺湲。
所求圣胎凝,视世蝉蜕然。
闻君归梅水,经我凤凰山。
走马来相会,匆匆具杯盘。
君行今已反,我归梦尚寒。
回首旧游处,白骨犹荒烟。
昔年崆峒别,心已死生看。
今日寒林霜,收悲暂欣欢。
善还已不期,恶别似不难。
世事未可极,临分更盘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