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有更践,简心良独难。
远图尝画地,超拜乃登坛。
戎即昆山序,车同渤海单。
义无中国费,情必远人安。
他日文兼武,而今栗且宽。
自然来月窟,何用刺楼兰。
南至三冬晚,西驰万里寒。
封侯自有处,征马去啴啴。
将相有更践,简心良独难。
远图尝画地,超拜乃登坛。
戎即昆山序,车同渤海单。
义无中国费,情必远人安。
他日文兼武,而今栗且宽。
自然来月窟,何用刺楼兰。
南至三冬晚,西驰万里寒。
封侯自有处,征马去啴啴。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张九龄的作品,题目为《送赵都护赴安西》。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远去之人的思念和祝愿。
"将相有更践,简心良独难":开篇就点出了将帅之间的交接和重托,以及对离别之情的深沉体验。这里的“更践”指的是再次踏上旅途,“简心”则是表达出发时的心境复杂。
"远图尝画地,超拜乃登坛":诗人通过“远图”和“超拜”的描述,展现了对未来美好憧憬和对友人的敬仰之情。这里的“远图”是指对未来的规划和憧憬,“超拜”则是表达一种敬意,而“登坛”则可能暗示着某种仪式或重要的场合。
"戎即昆山序,车同渤海单":这两句描绘了军旅生活的艰辛和广阔无垠的旅途。昆山和渤海都是古代边疆地区,这里用来形容赵都护即将踏上的道路。
"义无中国费,情必远人安":诗人表达了对朋友忠诚不二的心志,以及希望他能在远方保持平安的美好愿望。
"他日文兼武,而今栗且宽":这两句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表明赵都护不仅有文才,也具备武略,而且他的胸襟如同广阔的天空一样宽广无边。
"自然来月窟,何用刺楼兰":这里“自然”意味着顺其自然,而“月窟”则是指古代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赵都护未来境遇的美好祝愿,不需要刻意追求什么,只需随性而为,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南至三冬晚,西驰万里寒":这两句描写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辽阔。赵都护将要踏上漫长而又冷清的旅程,无论是时间还是距离,都显得异常苍茫。
"封侯自有处,征马去啴啴":结尾两句表达了对朋友未来能够荣获封地的美好祝愿,以及他将要离开时的情景。这里的“啴啴”是形容马的声音,增添了一种离别时的感伤氛围。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深厚的情谊和高远的志向,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对边塞生活的理解与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