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月三日同杨松谷泛舟沁水》
《三月三日同杨松谷泛舟沁水》全文
清 / 陈廷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始得方舟稳,沧波转路迷。

涛声春昼外,寺影夕阳西。

杨柳横桥暗,桃花夹岸齐。

十年江海兴,与尔手同携。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三月三日与友人杨松谷一同泛舟沁水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之美和情感的交融。

首句“始得方舟稳”,开篇即点明了乘船出行的场景,稳字透露出对船只安全的肯定,也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期待。接着,“沧波转路迷”一句,通过“沧波”这一意象,展现了水面的广阔与深邃,而“转路迷”则巧妙地表达了在如此广阔的水域中航行时的不确定感和探索欲。

“涛声春昼外,寺影夕阳西”两句,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春日的阳光洒在波涛之上,寺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宁静,营造了一种既壮阔又静谧的氛围。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隐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杨柳横桥暗,桃花夹岸齐”则是对沿途景色的细腻描绘。杨柳的柔美与桃花的鲜艳相互映衬,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色彩层次,也寓意着生机与希望。横桥暗字,既描绘了桥的形态,也暗示了光线的变化,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最后,“十年江海兴,与尔手同携”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共同经历江海之行的深厚情谊。十年的时光,见证了两人之间的友情与共同的经历,手同携更是直接表达了这份情感的紧密与珍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与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情感的作品。

作者介绍
陈廷敬

陈廷敬
朝代:清

陈廷敬(1638年 ―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府阳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陈廷敬在家乡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
猜你喜欢

次陈彦博太常南湖閒步韵

乘閒迂步共寻僧,家住寒山第几层。

自许他年挂冠去,幽楼终不愧孙登。

(0)

以杜少陵文章憎命达之句析而为韵赋此·其一

违世甘濩落,抚已徒忧勤。

既通金闺籍,方思策奇勋。

胡为竟杀融,复与沮溺群。

念往每惩咎,纵学求多闻。

朝饮西涧水,暮宿东山云。

境静息疲薾,心清遗垢氛。

森然富藻思,载道非空文。

尚赖特立操,千载扬清芬。

(0)

梦友人

山河阻且长,倏忽梦京师。

非关仕途念,良由亲友思。

嵯峨黄金殿,晃朗白玉墀。

武卫俨森列,文班盛逶迤。

凤吹逐天风,飘飘彩云飞。

故人喜相遇,瞻望同此时。

欢笑若平昔,谁言有暌离。

觉来山欲夜,念之情转悲。

庭空霜月冷,修竹吹凉飔。

感此寒暑变,嗟彼音问稀。

岁晚守穷巷,中心君讵知。

(0)

听琵琶

紫塞传龙拨,昆丘学凤鸣。

春风吹白雪,总是断肠声。

(0)

水月亭

四彻澹空明,清辉映寒玉。

欲将五十弦,中夜弹一曲。

(0)

小度

明朝初度至,览发奈年何。

岁旱龙无语,吾衰凤不歌。

岩斋孤对海,石榻绝攀萝。

莫怪违时性,山林自一科。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