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泉注清渠,潺潺漱寒玉。
侧出阆风迟,骤惊江雨速。
飞濑乍扬白,樛木细涵绿。
昼夜声不止,肯效楚人哭。
引泉注清渠,潺潺漱寒玉。
侧出阆风迟,骤惊江雨速。
飞濑乍扬白,樛木细涵绿。
昼夜声不止,肯效楚人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豁达的人生态度。
"引泉注清渠,潺潺漱寒玉。" 这两句描写了清澈泉水流入石渠之中,发出潺潺的声响,与寒玉相映衬,显得更加清冽。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心灵的清澈与纯净。
"侧出阆风迟,骤惊江雨速。" 这两句则转换了画面,描述了一种突如其来的气候变化,山风轻拂,接着是急遽而至的江雨,这种自然界的突然变幻,反映出了诗人内心的起伏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飞濑乍扬白,樛木细涵绿。" 这两句继续描绘自然景色,飞溅的水花如同白色的纱线一般,而樛木(一种生长在湿地的小灌木)则是细致地吸收着绿意。这两句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视觉美感。
"昼夜声不止,肯效楚人哭。" 最后两句,则将自然景物的声音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昼夜不息的水声,如同古代楚国人民那般悲切的哭泣。这不仅是对声音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细腻描摹,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命和情感的独特理解。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我行适诸越,梦寐怀所欢。
久负独往愿,今来恣游盘。
台岭践磴石,耶溪溯林湍。
舍舟入香界,登阁憩旃檀。
晴山秦望近,春水镜湖宽。
远怀伫应接,卑位徒劳安。
白云日夕滞,沧海去来观。
故国眇天末,良朋在朝端。
迟尔同携手,何时方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