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等萍汎,前事总花虚。
橘外访四皓,林间逢二疏。
溪山数茅屋,天地一蘧庐。
怕有桃源路,相期更卜居。
浮生等萍汎,前事总花虚。
橘外访四皓,林间逢二疏。
溪山数茅屋,天地一蘧庐。
怕有桃源路,相期更卜居。
这首宋诗以"浮生如浮萍"起笔,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漂泊不定,如同随波逐流的浮萍。"前事总花虚"进一步强调过去的经历犹如梦幻泡影,虚无缥缈。诗人借访寻历史中的隐士——四皓和二疏,表达了对超脱尘世、隐逸生活的向往。
"橘外访四皓,林间逢二疏"运用典故,寓言自己在山林之间寻找精神寄托,希望能像古代贤人那样远离尘嚣。接下来的"溪山数茅屋,天地一蘧庐"写出了诗人理想的居所——简朴的茅屋,象征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人生短暂、宇宙永恒的哲思。
最后两句"怕有桃源路,相期更卜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中的桃花源般的隐居生活的期待,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长久居住,避开世俗的纷扰。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寻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临岐重踟蹰,四顾惊飙来。
偃蹇寄薄游,郁结何由开。
河梁一分手,鸣驺已相催。
落日照古堤,行子心悠哉。
北瞻金马门,东倚秋风台。
骖騑怀往路,太息仍徘徊。
绛灌本不怒,谁遣贾谊哀。
五陵纨绮间,焉知杨马才。
君其慎自爱,千秋重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