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拄瘦筇枝,衣冠半异时。
入城人不识,卖药俗长疑。
饮酒难逢醉,餐松自止饥。
华峰千嶂里,常与白云期。
闲拄瘦筇枝,衣冠半异时。
入城人不识,卖药俗长疑。
饮酒难逢醉,餐松自止饥。
华峰千嶂里,常与白云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熊知至所作的《赠王山人》。诗中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形象,他手持瘦筇(一种竹杖),衣着简朴,与现代社会的衣冠习俗已有很大差异。他在城市中行走,人们并不认识他的身份,甚至对他卖药的行为产生疑惑。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王山人超然世外、清高孤寂生活的敬仰。
“饮酒难逢醉”一句,暗示了山人饮酒并非为了寻求醉意,而是享受其中的淡泊心境。而“餐松自止饥”则描绘了山人以松实为食,生活简朴,自给自足。最后两句,“华峰千嶂里,常与白云期”,更是将山人的居所置于崇山峻岭之中,常与白云为伴,表现出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笔触,刻画了一个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隐士形象,展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理解和欣赏。
人生百年,昼夜平分。与我之日,三万六千。
日月周天,上有仙人。劳劳灾咎,为束星躔。
厚恩高义,挥手量钱。所求不应,兄弟失欢。
显名厚寔,畏盗忧谗。念为贫贱,其如子孙。
大鸟翩翩,羡乘长风。会举两翼,安得息肩。
成金点石,所贵神丹。慷慨结客,毋有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