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宫城近,偏承雨露恩。
至今耕种地,一半作花园。
桃李宫城近,偏承雨露恩。
至今耕种地,一半作花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般的景象。开篇“桃李宫城近,偏承雨露恩”两句,诗人通过对桃李与宫城之间位置关系的描述,以及桃李得以接受雨水滋润的心境,展现了自然恩赐的美好与生机勃勃的情景。桃李作为常见的果树,象征着丰收与和谐,而“宫城近”则暗示了一种边缘或过渡空间的存在,这里的“偏承雨露恩”表达了对自然馈赠的感激之情。
继而,“至今耕种地,一半作花园”两句,则展示了诗人对于土地劳作与美好生活追求的一种平衡。这里的“至今”指代的是长时间的持续状态,强调了一种生活态度。“耕种地”表明了对土地的劳作与生活所需,“一半作花园”则揭示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追求的一面,即在务农之余,还不忘营造一种赏心悦目的环境。这样的安排既满足了生存需求,也满足了审美享受,从而达到了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和谐统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平衡且充满自然之美的人生态度。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和享受,以及对劳动与审美之间关系的一种独到见解。
细阅浮生,为甚底、区区碌碌。
算只是、信缘随分,早寻归宿。
造物小儿忺簸弄,翻云覆雨难擐触。
谩一堆、岁月鬓边来,跳丸速。
田二顷,非无粟。
官四品,非无禄。
更不知足后,待何时足。
恰好园池原自有,近来新创三椽屋。
且饥时、吃饭困时眠,不为福。
岁岁登高,算难得、今年美景。
尽敛却、雨霾风障,雾沈云暝。
远岫四呈青欲滴,长空一抹明于镜。
更天教、老子放眉头,边烽静。
数本菊,香能劲。
数朵桂,香尤胜。
向尊前一笑,几多清兴。
安得便如彭泽去,不妨且作山翁酩。
尽古今、成败共兴亡,都休省。
痴霭顽阴,风扫尽、安排今夕。
便放出、一轮金镜,皎然虚碧。
照彻肺肝明似水,是中空洞无他物。
倚亭皋、搔首问天公,天应识。
人共景,都非昔。
君共我,俱成客。
且相逢一笑,笙歌箫笛。
老去可怜杯酒减,醉来谩把阑干拍。
便明朝、烟水挂征帆,还相忆。
借问如何,春能好、客怀偏恶。
消遣底、闲言闲语,近都慵作。
岁月从今休点检,江湖自古多流落。
倚危亭、目断野云边,孤舟泊。
人事改,人情薄。
退后步,争先著。
且开尊洗盏,为君斟酌。
拂拭凤凰池上景,凄凉猿鹤山中约。
更东阳、憔悴到腰围,浑如削。
为问人生,□要足、何时是足。
这个底、蜗名蝇利,但添拘束。
便使积官居鼎鼎,假饶累富堆金玉。
似浮埃、抹电转头空,休迷局。
分已定,心能服。
宛句畔,昭亭曲。
有水多於竹,竹多於屋。
闲看白云归岫去,静观倦鸟投林宿。
那借来、拍板与门槌,休掀扑。
试马东风,且来问、南枝消息。
正小墅、几株斜倚,数花轻拆。
自有山中幽态度,谁知世上真颜色。
叹君家、五岭我双溪,俱成客。
长塞管,孤城笛。
天未晓,人犹寂。
有几多心事,露清月白。
好把寒英都放了,莫教春讯能占得。
问竹篱、茅舍景如何,惟渠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