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泥未成沙,曳屣柔且平。
春风不鸣条,振衣凉且轻。
我意本静惬,中林便独行。
松盖无曲影,水乐皆全声。
踽踽迫前冈,悠悠度斜坑。
老樵眼如猫,见我不问名。
直赠金光草,疑是古先生。
春泥未成沙,曳屣柔且平。
春风不鸣条,振衣凉且轻。
我意本静惬,中林便独行。
松盖无曲影,水乐皆全声。
踽踽迫前冈,悠悠度斜坑。
老樵眼如猫,见我不问名。
直赠金光草,疑是古先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在自然中的宁静与自由之感。开篇“春泥未成沙,曳屣柔且平”,春日里泥土未干,踏步在柔软的土地上,营造出一种初春特有的清新氛围。接着“春风不鸣条,振衣凉且轻”,春风轻拂,衣袂飘扬,带来一丝丝凉爽,仿佛整个世界都因这份宁静而变得轻盈。
“我意本静惬,中林便独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选择在密林深处独自行走,寻找心灵的宁静。接下来的“松盖无曲影,水乐皆全声”更是将这种宁静之美推向极致,松树的枝叶投下整齐的阴影,溪流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大自然的每一个音符都在为诗人伴奏。
“踽踽迫前冈,悠悠度斜坑”描述了诗人穿越山丘,走过斜坡的场景,每一步都显得悠然自得,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最后,“老樵眼如猫,见我不问名”则通过一位老樵夫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老樵夫虽未问诗人姓名,但其眼神如同夜间的猫儿般敏锐,似乎能洞察人心,这正是自然赋予人的超脱与智慧。
“直赠金光草,疑是古先生”以一句含蓄的结尾,暗示了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的启示与感悟,如同赠予他一株闪耀着金色光芒的草,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馈赠,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指引,仿佛遇到了古代的智者,得到了深邃的教诲。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从中获得的心灵慰藉和深刻思考,是一幅生动的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画卷。
应是尘外境,不随陵谷迁。
江山犹旧日,松柏又千年。
从仕如博弈,百万系一掷。
君看大司马,二十好颜色。
与子昔献赋,共登东堂籍。
留滞向十年,尚为诸侯客。
我愚数亦奇,连蹇不自惜。
念君复何为,无乃玄尚白。
时平弃奇节,幕府鲜筹画。譬如埘?间,安用鸾鹄翼。
高秋江湖深,莽莽烟水碧。
轻舟犯蛟鼍,勉子慎行役。
三见登贤书,每有千人进。
少年盛名声,高士离幽遁。
吾怜王子秀,屡黜曾不近。
栖迟困家食,屈首仕州郡。
始疑造物意,实于才者吝。
宁与朝廷分,不使山野尽。
间令特达士,竭力事推引。
知音与汇征,千岁名双振。
忆君盛文华,遇事尤精敏。
雷电腾火车,波涛驾蛟蜃。
譬之逢羿射,所发无不准。
固穷当益坚,达生尚无闷。
府公枢轴老,治道常坐论。
屡闻下榻迎,岂惟虚己问。
人生贵意气,感激多发愤。
想见吐胸中,江河出方寸。
便当荐书上,累鸷推孤隼。
咫尺青冥天,励翼见翔奋。
年华不吾与,二毛倏生鬓。
禄仕久益贫,拙谋老仍钝。
干时尚有违,得名谅无分。
行当鸿鹄举,判与麋鹿浑。
江鱼事钩罩,吴稻收囷囤。
君时据亨衢,寄声勿招隐。
《寄王子直·其一》【宋·刘攽】三见登贤书,每有千人进。少年盛名声,高士离幽遁。吾怜王子秀,屡黜曾不近。栖迟困家食,屈首仕州郡。始疑造物意,实于才者吝。宁与朝廷分,不使山野尽。间令特达士,竭力事推引。知音与汇征,千岁名双振。忆君盛文华,遇事尤精敏。雷电腾火车,波涛驾蛟蜃。譬之逢羿射,所发无不准。固穷当益坚,达生尚无闷。府公枢轴老,治道常坐论。屡闻下榻迎,岂惟虚己问。人生贵意气,感激多发愤。想见吐胸中,江河出方寸。便当荐书上,累鸷推孤隼。咫尺青冥天,励翼见翔奋。年华不吾与,二毛倏生鬓。禄仕久益贫,拙谋老仍钝。干时尚有违,得名谅无分。行当鸿鹄举,判与麋鹿浑。江鱼事钩罩,吴稻收囷囤。君时据亨衢,寄声勿招隐。
https://shici.929r.com/shici/txrN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