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已百年,中间不怕死。
长命得八十,渐渐无意智。
悉能造罪根,不解生惭愧。
广贪长命财,身当短命死。
兴生向前走,惟求多出利。
析心即心枉,惶惶烦恼起。
钱逸即独富,吾贫长省事。
奴富欺郎君,婢富远娘子。
乌饥缘食亡,人能为财死。
钱是害人物,智者常远离。
一岁已百年,中间不怕死。
长命得八十,渐渐无意智。
悉能造罪根,不解生惭愧。
广贪长命财,身当短命死。
兴生向前走,惟求多出利。
析心即心枉,惶惶烦恼起。
钱逸即独富,吾贫长省事。
奴富欺郎君,婢富远娘子。
乌饥缘食亡,人能为财死。
钱是害人物,智者常远离。
这首五言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金钱的诱惑,以及它们对人性的深刻影响。
首先,诗中“一岁已百年,中间不怕死”两句,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之快,以及对死亡的淡然态度。接着,“长命得八十,渐渐无意智”,则反映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智慧和热情逐渐消退的现实。
“悉能造罪根,不解生惭愧”描绘了人们在追求长命和财富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道德和良心,甚至不惜犯下罪行。“广贪长命财,身当短命死”则指出,这种贪婪最终只会导致自身的毁灭。
“兴生向前走,惟求多出利”表现了人们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心态。“析心即心枉,惶惶烦恼起”揭示了内心的扭曲和由此产生的焦虑与痛苦。“钱逸即独富,吾贫长省事”对比了富有与贫穷的不同生活状态,以及它们对人的影响。
“奴富欺郎君,婢富远娘子”通过家庭内部的矛盾,进一步展示了财富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乌饥缘食亡,人能为财死”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与人类的行为进行类比,强调了财富对人性的侵蚀。
最后,“钱是害人物,智者常远离”总结了主题,指出金钱是人性的敌人,明智的人应远离它。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和比喻,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的价值、道德与物质追求之间的冲突,以及智慧与贪婪、善良与自私之间的对立,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警示意义。
风触离肠雪满襟,晚来惆怅两难任。
早知上马同千里,且合挝觞更一斟。
曩眷已坚金石志,新诗重壮岁寒心。
他时挂壁尘冠在,不为閒人取次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