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园深处万松阴,阵阵风涛响素琴。
上涧流泉鸣下涧,东林啼鸟和西林。
花开红白名谁识,蒲长高低绿自深。
卧此怡神应不老,不须蓬岛细追寻。
宦园深处万松阴,阵阵风涛响素琴。
上涧流泉鸣下涧,东林啼鸟和西林。
花开红白名谁识,蒲长高低绿自深。
卧此怡神应不老,不须蓬岛细追寻。
这首《宦园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园林景象。诗人吴琏以细腻的笔触,将宦园深处的万松之阴、风涛之声、流水的潺潺、鸟儿的啼鸣、花的红白、蒲的高低,以及置身其中的怡神之感一一展现出来。
首句“宦园深处万松阴”,开篇即点明地点与环境,宦园深处,万松环绕,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接着,“阵阵风涛响素琴”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风声与松涛比作素琴之音,不仅形象生动,更赋予了自然景观以艺术化的表现,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悠扬的琴声,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
“上涧流泉鸣下涧,东林啼鸟和西林”两句,通过对比与并列的手法,展现了园中水声与鸟鸣交织的生动画面。上涧的泉水与下涧的回响,东林的啼鸟与西林的和鸣,构成了一曲自然界的交响乐,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园林之中。
“花开红白名谁识,蒲长高低绿自深”则转向对花卉与植物的描写。红白相间的花朵虽美,却无人知晓其名,而绿意盎然的蒲草,不论高低,都自有一番深沉的绿意。这一句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暗含了对世事无常、人生不易的感慨。
最后,“卧此怡神应不老,不须蓬岛细追寻”表达了诗人在此处寻求心灵宁静、远离尘嚣的愿望。他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灵可以得到真正的放松与滋养,不必再追求那些虚幻的仙境。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综上所述,《宦园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宦园的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感悟。
飞花坠絮,竟欲送春归,晚风人悄。闲云共袅。
向阑干望去,一般萦绕。轻暖轻寒,怎把轻绵换了。
自颠倒。快唤取香醪,愁待伊扫。沉醉休坐啸。
忆水畔兰舟,岸边桂棹。出门一笑。
问韦郎可见,乱山残照。爱杀房栊,莫把香篝撇掉。
暮烟罩。去添衣、且休游眺。
有约无风雨,不分冷落歌尘。几愁里,掩重门。
黯烛泪襟痕。逢花拌酒年时梦,何处暂许温存。
绣隐幕,麝飘茵。为说与消魂。冰轮。
凭阑见、嫦娥自昔,浑未肯、多情向人。
便真个、闻声对影,也无望、点拍霓裳,驻得浮云。
相如倦也,只有纤阿,来照黄昏。
花外东风,吹过断桥,香到春山袖底。
甚晚径馀寒,画阑犹倚。
应是怜春欲去,看万点、飞红斜阳里。
冶游散后,深深蝴蝶,绿烟垂地。憔悴。更无计。
聚镜角愁痕,远山眉意。教燕子休归,小窗须闭。
只有杨花未醒,化一缕、春痕随流水。
怕片霎、残梦溪西,又听倦莺啼起。
看春老、飞花飞絮。燕子来时,绿窗朱户。
不浣闲愁,漫煎离恨奈何许。
妾魂销矣,最恨是、沙头树。
相送客舟行,却不道、天涯从此。欲暮。
想征衫乍解,双袖泪痕无数。
玉环锦带,是纤手、背人亲付。
算此后、步步关情,似花发、空阶无主。
更不遣、分明凄断,柔肠一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