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希贤圣圣希天,日进何曾可止焉。
两字斋明诲高弟,文公不离道为诠。
士希贤圣圣希天,日进何曾可止焉。
两字斋明诲高弟,文公不离道为诠。
此诗出自清朝乾隆皇帝弘历之手,名为《嘉兴道中杂咏(其五)》。弘历,即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对文学艺术有着深厚的造诣。
诗中“士希贤圣圣希天”,表达了士人追求卓越,渴望成为贤者圣人的崇高理想,同时又认识到圣人追求的目标是至高无上的天道。这种对自我超越和道德境界的不懈追求,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重视。
“日进何曾可止焉”则强调了进步与成长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鼓励人们不断学习,不断前进,追求更高的目标。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是对个人成长和自我完善的一种肯定。
“两字斋明诲高弟”中的“两字斋”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学习环境或教育理念,而“明诲”则意味着明确的教诲或指导。这句话可能是在强调通过明确的教导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遵循正确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文公不离道为诠”则引用了古代学者的观点,表明真正的文章和学问应当以道义为核心,不偏离正道。这反映了弘历对于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的深刻见解,强调了知识与道德的统一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弘历对于个人修养、社会进步以及文化教育的深刻思考,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帝王对于国家治理和文化传承的远见卓识。
结庐不临车马道,交游须待商山老。
泉冲涧石声自清,霜染江枫色更好。
暗响泠泠常满耳,一朝野望净于扫。
驯雀下阶相对閒,钩帘独坐披素抱。
儿借佛书越松岭,归来短衣沾雪冷。
老禅为说梅初花,纸窗幽寂横瘦影。
杖藜不到诸天遥,卧听清钟彻凡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