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山玉样清,岷水眼样明。
风流文彩故应尔,又见张家双骥子。
小儿八岁骨未成,诵书新作鸾鹤声。
大儿十二气已老,觅句谈经人绝倒。
豫章七年人得知,駃騠三日世便奇。
天生异材能几许,更饱风霜也未迟。
岷山玉样清,岷水眼样明。
风流文彩故应尔,又见张家双骥子。
小儿八岁骨未成,诵书新作鸾鹤声。
大儿十二气已老,觅句谈经人绝倒。
豫章七年人得知,駃騠三日世便奇。
天生异材能几许,更饱风霜也未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象和两个孩子天赋异禀的才华。"岷山玉样清,岷水眼样明"用岷山和岷江形容环境之美好,清澈如玉,如同清晨湖水中映出的倒影一般明净。接下来的"风流文彩故应尔, 又见张家双骥子"则表达诗人对这景色和孩子们的赞赏,他们如同风中的花草,自然而充满了文学气息,同时也表现出张家的两个孩子像骏马般英俊。
接着,"小儿八岁骨未成,诵书新作鸾鹤声"描绘出了年幼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声音如同神鸟鸾鹤一般清脆动听。"大儿十二气已老,觅句谈经人绝倒"则展示了较大的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已经能够深入研究古籍,对于经典有着自己的见解。
最后,"豫章七年人得知,駃騠三日世便奇。天生异材能几许,更饱风霜也未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孩子的未来充满期待,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这是天赋之物,是多么难得。即使面对困苦和磨难,他们也不应该有所迟延。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两个孩子才华的赞扬,传达了诗人对于后代人才成长的美好愿景,以及对于教育和个人发展的重视。
笑指梁鸿妇。记当初、伯通庑下,缟衣相守。
椎髻短装君似昔,怪我年来老丑。
肯辜负、绯桃秾柳。
何物清寒堪似我,与梅花、作对差能否。
人唤作、孤山叟。须栽三百罗前后。
舞春风、漫空飞雪,暗香堆袖。
待得花开梅子熟,换取东邻美酒。
拼再倒、田家瓦缶。
白眼乾坤多少大,尽蜗头、冠盖相趋走。
君隐矣,吾何有。
湖雨斜收,锦帆脉脉,閒游一任疏散。
弄酒台荒,买歌金尽,白发难教且缓。
闻道临风处,剩无数、腰肢香软。
愁红怨绿平分,韶光还放轻暖。
细数隔年花信,过老圃商量,翠靥重剪。
乳燕来时,杜鹃啼后,别占谁家池馆。
不向东君笑,似失路、琵琶天远。
客里怜伊,凭栏唤将春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