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溪晴日衔疏柳,无数秋山入小楼。
谁伴主人一潇洒,滩头钓石石头鸥。
半溪晴日衔疏柳,无数秋山入小楼。
谁伴主人一潇洒,滩头钓石石头鸥。
这首《江楼》由明代诗人戚继光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边景象。
首句“半溪晴日衔疏柳”,以“半溪”描绘出江水与岸边的分界线,晴日的光辉洒在溪面上,与稀疏的柳树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明亮而清新的氛围。这里的“衔”字用得巧妙,仿佛是晴日轻柔地依偎在柳梢,赋予画面以动态感和生命力。
次句“无数秋山入小楼”,将视线从水面转向远处,无数的秋山层层叠叠,延伸至小楼的尽头,展现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这里运用了“入”字,形象地表现了山峦与小楼之间的关系,仿佛山川自然地融入了建筑之中,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后两句“谁伴主人一潇洒,滩头钓石石头鸥”,则将视角聚焦于江边的一处场景。主人独自一人,或许是在欣赏美景,或许是在享受宁静,他的潇洒姿态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而“滩头钓石石头鸥”这一细节,不仅描绘了钓鱼人与鸥鸟和谐共处的画面,也暗示了江边生活的闲适与自在。鸥鸟在石头上栖息,似乎也在陪伴着主人,共同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江楼》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的融合,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诗中运用的意象丰富,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真谛的独到理解。
长思浣纱石,空想捣衣砧。
临邛若有便,为说解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