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山人枉尺书,问余宦况近何如。
青山屋上云常起,绿柳门前叶半疏。
遣使花间调小马,看儿莲下养生鱼。
秋光日日催诗兴,只是幽忧病未除。
东海山人枉尺书,问余宦况近何如。
青山屋上云常起,绿柳门前叶半疏。
遣使花间调小马,看儿莲下养生鱼。
秋光日日催诗兴,只是幽忧病未除。
这首明代诗人丰坊的《答俞子木见问》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问候的回应,以及他当时的生活情景和心情。首句“东海山人枉尺书”中,“东海山人”是对友人的雅称,而“枉尺书”则表示友人特意写信询问,显示出对方的关心。接下来的“问余宦况近何如”直接回答了友人的询问,暗示了诗人在官场上的状况。
“青山屋上云常起,绿柳门前叶半疏”描绘了诗人居所的环境,青山环绕,屋上白云飘荡,门前绿柳稀疏,展现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这两句寓含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现实中的淡泊心境。
“遣使花间调小马,看儿莲下养生鱼”描绘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画面,他在花丛中骑马游玩,让孩子在莲花池边养鱼,体现了他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最后两句“秋光日日催诗兴,只是幽忧病未除”点明了诗人心中的隐忧,虽然秋日美景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但内心的忧虑和抑郁并未完全消除,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既有对友人的亲切回应,也有对自己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透露出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昔年与子珠江别,太白有芒宵八月。
今来送子五羊城,土木双星守不行。
徘徊往复似有恋,毋乃类我故人情。
昔年见子须如漆,今来白发参差出。
死生万变十年中,唯有两心尚如一。
不肯低头就一时,不曾失足受磷缁。
只将热酒浇怀抱,下士闻而大笑之。
君不见天上之星密如雨,亮天之工才有五。
世间豪杰岂能多,碌碌因人自终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