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西南百丈峰,下有大竹多长松。
巢云贮雾翻飞淙,缘崖绕涧迷春冬。
马驹踏人有龙象,东阳老辉在百丈。
西江泻入半瓯茶,卧竹眠松九天上。
蓟丘丈人子又孙,笔入造化春无痕。
清风潇潇上界闻,夜阑疏钟啼断猿。
豫章西南百丈峰,下有大竹多长松。
巢云贮雾翻飞淙,缘崖绕涧迷春冬。
马驹踏人有龙象,东阳老辉在百丈。
西江泻入半瓯茶,卧竹眠松九天上。
蓟丘丈人子又孙,笔入造化春无痕。
清风潇潇上界闻,夜阑疏钟啼断猿。
这首元代诗人揭傒斯的《题百丈辉长老所藏李仲宾之孙岁寒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景象与隐逸之士的生活画卷。
首句“豫章西南百丈峰”,点明了地点,位于豫章(今江西南昌)西南的百丈峰,为全诗营造了壮丽的自然背景。接着“下有大竹多长松”描绘了山脚下竹林茂盛、松树高耸的景象,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巢云贮雾翻飞淙,缘崖绕涧迷春冬。”这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云雾环绕山峰,溪流潺潺,仿佛四季皆可在此交汇,展现了山中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时间的流转。
“马驹踏人有龙象,东阳老辉在百丈。”这里以“马驹踏人有龙象”比喻小中见大,暗示着即使在平凡的事物中也能发现非凡的意蕴。而“东阳老辉在百丈”则可能暗指百丈峰上的长老,其智慧与德行如同东阳老辉一样,照亮人心。
“西江泻入半瓯茶,卧竹眠松九天上。”西江之水倾泻而下,融入一杯茶中,象征着自然与生活的和谐共融。而“卧竹眠松九天上”则表达了隐居者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仿佛他们能与天地同呼吸,享受着超凡脱俗的生活。
“蓟丘丈人子又孙,笔入造化春无痕。”蓟丘丈人及其后代,他们的艺术创作如同融入自然,不留下任何痕迹,体现出艺术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
最后,“清风潇潇上界闻,夜阑疏钟啼断猿。”清风拂过,带来上界的宁静与祥和,夜晚的钟声与猿猴的啼叫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诗中的隐逸氛围。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林之美、自然之妙以及隐逸之士的生活哲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感悟。
二年六月己未朔,京城五更大地作。
卧者颠衣起若吹,起者环庭眩相愕。
室宇无波上下摇,乾坤有位东西却。
自我南来睹再震,初震依微不今若。
昨朝展席坐堂上,耽玩图书静无觉。
堂下群儿又惊报,方馔饔人丧杯勺。
栉者仓皇下床榻,门屋铿锵振铃铎。
祇今犹自腾妖讹,旦暮殊言共郛郭。
大家夜卧张穹庐,小家露坐瞻星落。
焉知怪变不可屡,安巢尽有南飞鹊。
昔闻上帝忧瀛洲,亲敕巨鳌十二头。
特为群臣举首戴,万古不与水东流。
岂其九州亦类此,此事或诞或有由。
上帝甚神吾甚愚,戴者勿动心优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