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画赠周奉常》
《题画赠周奉常》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山出云时云出山,化为霖雨遍人寰。

端知帝所旌幢会,不在金堂玉室间。

(0)
鉴赏

此诗由明代画家兼诗人董其昌所作,《题画赠周奉常》一诗,以山水云雨为题材,寓含哲理与情感,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感悟。

首句“山出云时云出山”,描绘了山与云之间相互依存、动态流转的关系,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云彩又仿佛从山中涌出,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景象。这一句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将静态的山与动态的云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流动与和谐之美。

次句“化为霖雨遍人寰”,则进一步深化了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的联系。云化为雨水,滋润大地,惠及万物,不仅滋养了自然界的生灵,也滋养了人类社会。这不仅是对自然界循环规律的赞美,也是对雨泽恩惠的颂扬,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之源——水的敬畏与感激之情。

后两句“端知帝所旌幢会,不在金堂玉室间”,转而探讨了自然现象背后的深层意义。这里的“帝所旌幢会”可以理解为自然法则或宇宙秩序的体现,意味着自然界的运作并非偶然,而是遵循着某种神圣的规则或力量。诗人通过这一表达,强调了自然与宇宙的和谐统一,以及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道理。同时,“不在金堂玉室间”暗示了这种秩序或法则并不局限于人类建造的庙宇殿堂之中,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每一个角落,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谦逊,敬畏自然。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理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宇宙秩序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慎独

涓流一发细,厥患诚滔天。

煌煌燎原火,起自冥爝间。

人生理欲几,相去良亦然。

滋明实隐微,昭灼天与渊。

所以往哲谟,慎独垂至言。

存诚保天君,兢惧无过愆。

扑燄在始热,塞患当其源。

美哉屋漏诗,三复当拳拳。

(0)

溪树

雨来溪树好,翡翠散明珠。

若若万叶动,萧萧群响俱。

微风送馀沥,返照妒深濡。

浩荡恩波足,惟怜爨下枯。

(0)

春江花月夜

夜月悬金鉴,春流飏锦帆。

江花如有意,飞点绣罗衫。

(0)

寄刘东山方伯用送缉熙韵

高山流水好钟期,不是西崖那得知。

旧雨僧斋劳枉驾,秋风薇省近传诗。

堂堂白日青天见,昧昧苍生赤子思。

神爽屡交终是梦,几时携手笑支离。

(0)

谢琴月惠荔枝

长夏风雨过,西良荔枝熟。

晚有好事人,提筐归我屋。

老母不肯尝,馨香闻隔宿。

上以荐祖考,交分及僮仆。

第令筐中有,不畏稚儿哭。

尔惠良足嘉,吾亲素多淑。

在德不在物,岂谓穷口腹。

东坡三百颗,日啖不知足。

长为岭南人,千载披心曲。

(0)

菊庄八咏为海虞陈公赋题·其三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逸少池边鱼不惊,卢仝门外鹤长鸣。

菊庄风景依稀似,何日重游叙旧盟。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