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彼高树林,上有双鸣禽。
请君罢欢宴,听妾白头吟。
儿时同里居,追逐亭台下。
妾弄青丝绳,郎骑碧竹马。
十六始嫁君,花靥垂两鬟。
宛转郎左右,何时不可怜。
妾意尚疑新,郎心忽已旧。
不是故情疏,自是新恩厚。
玉台对明镜,红颜未应老。
炎天弃团扇,凉风何太早。
君如云中雁,妾如枝上花。
雁飞自有处,花落向谁家。
戚戚复戚戚,世事不可必。
但恨识君初,两心望如一。
含情欲谁语,揽涕背人流。
君心如明月,不照妾心愁。
道逢故家人,寄书予父母。
嫁女事贵人,不如田家妇。
田家虽苦辛,白头长相守。
蔚彼高树林,上有双鸣禽。
请君罢欢宴,听妾白头吟。
儿时同里居,追逐亭台下。
妾弄青丝绳,郎骑碧竹马。
十六始嫁君,花靥垂两鬟。
宛转郎左右,何时不可怜。
妾意尚疑新,郎心忽已旧。
不是故情疏,自是新恩厚。
玉台对明镜,红颜未应老。
炎天弃团扇,凉风何太早。
君如云中雁,妾如枝上花。
雁飞自有处,花落向谁家。
戚戚复戚戚,世事不可必。
但恨识君初,两心望如一。
含情欲谁语,揽涕背人流。
君心如明月,不照妾心愁。
道逢故家人,寄书予父母。
嫁女事贵人,不如田家妇。
田家虽苦辛,白头长相守。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与无奈,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开篇“蔚彼高树林,上有双鸣禽”以自然景象起兴,象征着美好和谐的爱情生活。随后,“听妾白头吟”一句,引出女子内心的哀怨与倾诉。
接下来,诗人通过回忆与丈夫的童年往事,展现了两人曾经的纯真与甜蜜:“儿时同里居,追逐亭台下。妾弄青丝绳,郎骑碧竹马。”这种温馨的画面,与后文女子对丈夫情感变化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
“十六始嫁君,花靥垂两鬟”描绘了女子初嫁时的美好,而“妾意尚疑新,郎心忽已旧”则揭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情感的微妙变化。女子的忧虑和不解,通过“不是故情疏,自是新恩厚”表达出来,暗示了她对丈夫情感转变的困惑。
“玉台对明镜,红颜未应老”表达了女子对青春永驻的渴望,然而“炎天弃团扇,凉风何太早”则预示了爱情的消逝,如同炎夏过后,凉风骤至,带走了一切温暖与美好。
“君如云中雁,妾如枝上花”将男女比作不同命运的物象,雁飞自有归途,而花落却不知归于何处,形象地表达了女子对爱情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君心如明月,不照妾心愁”进一步深化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痛苦,她的心事无人理解,只有明月为伴。最后,“嫁女事贵人,不如田家妇。田家虽苦辛,白头长相守”,通过对比,表达了女子对稳定、长久关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短暂爱情的失望。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女子在爱情中的挣扎与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近竹先生爱修竹,常在深林玩幽独。
恨不同生湘浦中,此身化作苍筤玉。
稚子才生锦苞束,凤梢未展烟霄绿。
可是谁收嶰谷枝,先生已入横吹曲。
秦娥一去几千年,两两随鸾向远天。
綵云落漠无消息,祇有遗恨与世传。
于今笋长摩霄汉,怀湘未识先生面。
月想云疑梦里魂,风号雨泣湘江岸。
波寒七泽烟光乱,洞庭瀰望君山断。
叹尔湘妃共此心,至今斑竹临江见。
我也同为失怙人,俱从少小作穷民。
九泉无路追英魄,千古常悲暗损神。
君不见申生不辩遭谗肉,伯俞泣杖何曾辱。
膝下宁为效死儿,人间不作无情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