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年程筠德林求先坟二诗·其二归真亭》
《同年程筠德林求先坟二诗·其二归真亭》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旧笑桓司马,今师郑大夫。

不知徂岁月,空觉老楸梧。

祭礼传家法,阡名载版图。

会看千字诔,木杪见龟趺。

(0)
注释
桓司马:古代官职名,指桓温。
郑大夫:古代官职名,指郑国的大夫。
徂岁月:流逝的时光。
老楸梧:古老的楸梧树,代指岁月。
祭礼:家族祭祀。
家法:家族世代相传的规矩。
阡名:田界的名字。
版图:地图或行政区划图。
千字诔:长篇悼念文。
木杪:树梢。
龟趺:龟形石碑底座。
翻译
从前嘲笑桓司马,如今却尊崇郑大夫。
未曾察觉时光流逝,只觉老去的楸梧树。
家族祭祀遵循古法,田界标记刻在版图上。
将来定会读到千字哀文,树梢间可见龟形石碑底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同年程筠德林求先坟二诗(其二)归真亭》。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怀旧和反思时光流逝的诗句。

“旧笑桓司马,今师郑大夫”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儒家学者桓范与法家代表人物郑伯谦的态度转变。年轻时可能对桓范的儒学观点持有嘲笑态度,而现在则对郑伯谬的法治思想给予认同和尊敬。

“不知徂岁月,空觉老楸梧”则是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里的“徂”字为古文中的通假字,用以表达时间的长久,“老楸梧”形象地描绘了时光带来的沧桑变化,树木已经变老。

“祭礼传家法,阡名载版图”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家族礼仪和文化传承的重视。祭祀活动是维系家族血脉与精神纽带的重要方式,而这些都记录在族谱之中。

最后,“会看千字诔,木杪见龟趺”则是对古代文献的赞赏和学习态度。“千字诔”指的是古代用来记事或颂扬先人的文字,这里的“木杪”应指刻有文字的竹简或木牍,而“龟趺”则象征着智慧与长寿,常用以形容圣人或学者。诗人通过这些古籍学习和思考,感受到知识的深奥与智者的伟大。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个人的成长与思想变化,也反映了他对于传统文化、家族责任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深刻认识。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楼枢蜜过华山浩然有念古慕希夷之心谨用韵作

且说高王宽法律,从他汉武好神仙。
关中脱使闹如鼎,自屏山樊能安然。

(0)

民入钱抱儥公库东塘决水取鱼甚盛渔翁谓抱儥

积水翻深畎,轻舠偏远湾。
鸣榔时拨刺,挈风乱斓谝。
贩妇贪趋市,渔翁喜动颜。
轮他鸥鹭饱,烟际不胜闲。

(0)

拟为孙立之谢

酴醿只作酴醿白,自得新诗添秀色。
花头已是戴恩光,更渍露华无气力。

(0)

清明前十日大雪二首

五花素色逼窗檐,纸帐重将布被添。
天为韶阳太妖治,故令剪水作清严。

(0)

宿鹤岩二绝

巍然山骨自天成,上与穹苍斗极平。
安得衲衣烧柏子,不闻山下是非声。

(0)

僮方捣茶知予书初辍捣以待呼而戒之

顽童来听老夫言,困至如今我欲眠。
汝但闭门推客去,破茶不碍梦魂圆。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