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远累登顿,林梢拂双凫。
江长要天接,云懒欲风扶。
落日在溪山,秀色浮眉须。
台高兴亦超,空歌彻清都。
眺远累登顿,林梢拂双凫。
江长要天接,云懒欲风扶。
落日在溪山,秀色浮眉须。
台高兴亦超,空歌彻清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眺望远方时的景象和心境。"眺远累登顿",通过连续登高,表现出诗人对美景的渴望与追求。"林梢拂双凫",意为林梢间飞翔的野鸭,增添了自然生动的气息。
"江长要天接",江水浩渺,仿佛与天相接,展现出壮阔的自然景观。"云懒欲风扶",运用拟人手法,写云彩慵懒地悬浮在空中,似乎期待风的吹拂,形象地描绘出静态与动态的对比。
"落日在溪山",夕阳西下,映照在山水之间,景色优美。"秀色浮眉须",诗人觉得这美景如画,仿佛能直接浮现在自己的眉眼之间,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喜爱和赞美。
最后两句"台高兴亦超,空歌彻清都",诗人站在高台上,心情愉悦,不禁放声歌唱,歌声穿透了整个清寂的城市,传达出诗人内心的豪情与超然之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水之间的自然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明代文人沈周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