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未息。虚名浮利终无益。不如早去备蓑笠。
高卧烟霞,千古企难及。君今既已装行色。
定应雁塔题名籍。他年若到南雄驿。
玉石休分,徒累卞和泣。
风波未息。虚名浮利终无益。不如早去备蓑笠。
高卧烟霞,千古企难及。君今既已装行色。
定应雁塔题名籍。他年若到南雄驿。
玉石休分,徒累卞和泣。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哑女所作,名为《醉落魄·一斛珠赠周锷应举》。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淡看功名的态度。
“风波未息”表明外界仍然动荡不宁,而“虚名浮利终无益”则是诗人对名利的看破和超越。“不如早去备蓑笠”是一种隐退之意,蓑笠是古时农夫用以遮阳蔽雨的工具,意味着要准备好隐居田园的生活。
“高卧烟霞,千古企难及”描绘出诗人对高远志向和超然物外的向往。这里的“高卧烟霞”是理想状态的写照,而“千古企难及”则表达了这种境界难以企及。
接着,“君今既已装行色,定应雁塔题名籍”是对友人即将远行考取功名的祝愿。诗人希望朋友能在雁塔留下名字,这里的“雁塔”很可能指的是科举考试的场所。
最后,“他年若到南雄驿,玉石休分,徒累卞和泣”则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期。如果将来能够到达南雄驿(古代驿站名),诗人希望不要再去分辨玉石(比喻人生的真伪),因为这只会带来无谓的悲伤。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凤城西畔前朝事,禊春又联吟侣。
松合香台,草侵荒殿,撩乱风幡铃语。
杏花过雨,正蓝子摇红,丁香含素。
庭院深深,磬声不隔燕莺路。藏云洞今在否。
登临孤客迥,难寄愁处。
柳绿芦沟,云开蓟镇,依旧青山无数。
悲歌倦旅,看禅榻茶烟,鬓丝如许。
好片斜阳,暮钟催客去。
两小曾逢,三生私订,当年早逗情芽。
记玲珑窗户,宛转纹纱。
有分琉璃匣畔,同心绾、斗叶拈花。
何应便,轻孤鸾镜,却驾钿车。堪磋。
意中人远,想天寒翠袖,金屋徒夸。
叹依依别梦,知向谁家?
休恨寻春较晚,伤心处、不在天涯。
难忘是,春山眉抚,香若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