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乡试赋得霜高初染一林丹》
《乡试赋得霜高初染一林丹》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费尽清霜染,初成一树丹。

秋痕增绚烂,天意洗荒寒。

蠹叶披云锦,虬柯灿海珊。

燕脂谁乍洒,雁影昨低盘。

斜照中边彻,西风昼夜乾。

斋钟枫阪寺,画稿蓼花滩。

绮丽春光并,高华晚景难。

瑰材逢圣代,臣节寸忱殚。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霜染枫林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在秋霜作用下呈现出的绚烂色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首联“费尽清霜染,初成一树丹”开篇点题,通过“费尽”二字,形象地描绘出霜染枫林的过程,赋予了自然现象以情感色彩。接着,“初成一树丹”则直接描绘出枫树在霜染后呈现出的鲜艳红色,展现出秋天特有的色彩之美。

颔联“秋痕增绚烂,天意洗荒寒”进一步深化了对秋色的描绘。通过“秋痕”和“天意”,诗人将自然界的变迁与人类的情感相联系,表达了对大自然变化的感慨。同时,“增绚烂”和“洗荒寒”对比鲜明,既突出了秋天色彩的丰富和美丽,也暗示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颈联“蠹叶披云锦,虬柯灿海珊”运用比喻手法,将枫叶比作云锦,虬枝比作海珊,生动地描绘了枫树在霜染后的形态美。这里不仅赞美了枫树的外在美,也隐含了诗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向往。

尾联“燕脂谁乍洒,雁影昨低盘”通过“燕脂”这一色彩词汇,再次强调了枫叶的鲜艳,同时也借“雁影”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增加了诗歌的意境。这里的“乍洒”和“低盘”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和谐。

接下来的“斜照中边彻,西风昼夜乾”描绘了夕阳斜照下的枫林和夜晚西风的景象,通过光线的变化和季节的更替,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这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联“斋钟枫阪寺,画稿蓼花滩”和“绮丽春光并,高华晚景难”则将目光转向了人文景观,通过寺庙和蓼花滩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同时,将秋天的景色与春天的绮丽进行对比,突出了秋天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绚烂的枫林之中,感受到了秋天的韵味和生命的活力。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小雨倦出怀介然

北风吹雨鸣船篷,高岸泥滑愁老翁。

少陵病骨端欲折,扶杖无因寻赞公。

赞公从来懒剃头,破衲未禦寒飕飕。

东窗朝日会晴好,共看雪雾翻茶瓯。

(0)

放船先寄普照老夷白

柁楼澹沲冬日斜,半世三钟并五车。

处处谈禅作居士,年年行脚见僧伽。

偶然摩腹船鸣鼓,聊复捐书雁聚沙。

先遣毛锥交说似,即今镜里有霜华。

(0)

和人梅诗

玉妃从以万玉女,正倚广寒琪树柯。

端怜横笛陇头罢,不恨落梅江上多。

翠袖清尊知老矣,薰炉茗碗奈侬何。

梦惊篷背遽如许,会唤阳春有艳歌。

(0)

次李德充别刘长因韵

悬榻有妙致,脱冠论古情。

羁愁一杯尽,好句万人惊。

谈麈初未厌,樯乌俄小征。

遥怜柁楼底,别夜月孤明。

(0)

同澄之器博饭浮玉

畴昔清都步武联,轩轩鹤骨称癯仙。

君横七弦可忘老,我得一丘端尽年。

白首终成裹饭去,青灯更作曲肱眠。

步虚声里云旗下,病眼心知有胜缘。

(0)

宫词

舞罢霓裳宝髻垂,桃花扇底暖风吹。

夜深内殿重开宴,手撚灯花画翠眉。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赵完璧 陈子壮 韩日缵 史谨 苏籀 陶宗仪 张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