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瘴从今始,斯须雨复晴。
草蒸蛇肆毒,榛密鵩尝鸣。
晚食宜防饱,村醪可强倾。
何时击归镫,高视叹浮生。
有瘴从今始,斯须雨复晴。
草蒸蛇肆毒,榛密鵩尝鸣。
晚食宜防饱,村醪可强倾。
何时击归镫,高视叹浮生。
这首诗描绘了四月一日时节,诗人身处瘴气弥漫之地的独特体验。首句“有瘴从今始”点明了环境的恶劣,瘴气自今日起成为旅程中的一大困扰。接着,“斯须雨复晴”则展示了天气的多变,短暂的雨水过后,阳光再次照耀大地,形成鲜明对比。
“草蒸蛇肆毒,榛密鵩尝鸣”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不和谐之音。草丛中,蛇类在潮湿的环境中释放毒素,而榛树林中,鵩鸟的鸣叫似乎预示着不祥。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残酷一面,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警惕。
“晚食宜防饱,村醪可强倾”则反映了诗人对饮食和休息的谨慎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是简单的食物也可能导致不适,因此需要小心食用。同时,诗人也借酒浇愁,试图在乡村的酒中寻得一丝慰藉。
最后,“何时击归镫,高视叹浮生”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他渴望早日结束这段艰难的旅程,回到温暖的家中,同时对人生的漂泊与不确定性发出深沉的叹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恶劣环境时的生存智慧、情感波动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兢兢复兢兢,临渊游子泣且行。
孤鸿夜保万里翮,逸骥朝踏三春冰。
洪涛可畏发欲竖,断岸未坼神先惊。
长安少年惜金紫,白日弯弧射封豕。
凌烟一笔万死轻,冷笑王阳但为子。
人生莫大君与亲,家家养子图出身。
此身一出难自保,驱驰疏附犹因循。
丈夫何苦不若人,但惜无名指屈信。
挥戈拔剑出门去,长路风尘多苦辛。
秋堤一片石,谁悟是三生。
蕙质非松寿,梅魂伴月明。
遗奁皆竹素,杂组亦瑶珩。
料得荀家倩,难言不及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