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连蹈东海,介子逃西山。
方舟信超越,岩径安可攀。
扬烈犹靡惩,置金徒嗟叹。
伊余秉拙讷,薄游及兹年。
急湍有奔桴,迫路无停辕。
惨惨沧流月,悽悽沙塞烟。
徒钦静者意,未遂同袍言。
偶耕慕庞公,石栖景焦先。
扪衷谅有持,顾巳竟谁谖。
复来感方寂,解作忧更牵。
抑心二十载,始别金门还。
积疴谢人徒,颇与疏遁便。
眷兹丘园荣,岂美场苗篇。
鲁连蹈东海,介子逃西山。
方舟信超越,岩径安可攀。
扬烈犹靡惩,置金徒嗟叹。
伊余秉拙讷,薄游及兹年。
急湍有奔桴,迫路无停辕。
惨惨沧流月,悽悽沙塞烟。
徒钦静者意,未遂同袍言。
偶耕慕庞公,石栖景焦先。
扪衷谅有持,顾巳竟谁谖。
复来感方寂,解作忧更牵。
抑心二十载,始别金门还。
积疴谢人徒,颇与疏遁便。
眷兹丘园荣,岂美场苗篇。
这首明代诗人李梦阳的诗《余怀百门山水尚矣颇有移家之志交春气熙忻焉独往述情遣抱四咏遂成示同好数子(其一)》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首句“鲁连蹈东海,介子逃西山”借鲁仲连和介子推的典故,表达自己想要远离尘嚣的决心。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急流、奔桴、岩径等险阻,暗示了出世之路的艰难。
诗人感慨“扬烈犹靡惩,置金徒嗟叹”,暗指世俗功名的诱惑并未使他改变初衷。他自比为拙讷之人,“薄游及兹年”,表明自己在世间漂泊,但仍坚守内心宁静。诗中提到“偶耕慕庞公,石栖景焦先”,表达了对隐士庞德公和焦先的仰慕,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扪衷谅有持,顾己竟谁谖”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信念坚定,但又感到孤独无人理解。他感叹“复来感方寂,解作忧更牵”,即使身处寂静之中,内心的忧虑仍然存在。最后,诗人决定“抑心二十载,始别金门还”,结束了多年的尘世生活,回归田园。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挣扎,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在社会变迁中的矛盾心态。
春潮不到石城脚,十丈楼船浅沙阁。
楚天衮入秦淮流,白日黄尘亦冥漠。
胡儿走马沙上归,青兕豪猪载毡橐。
旌旗不动弓矢闲,百金砗磲作璎珞。
龙盘虎踞天地静,稽首清明可终托。
当时被发饮此水,铁骑如山照秋郭。
鸟惊兽骇人莫知,天欲以血洗伊洛。
三山砥砺水濯磨,万夫相望在雕鹗。
东风两鬓今萧萧,何当以此叩寥廓。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