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骤雨如翻盘,昨朝清浅今弥漫。
此时济川匪舟楫,生民岂免为鱼鼋。
长鲸跨江鳞甲动,阑干欲逐浪花涌。
惜哉无处唤吴儿,跨上潮头试一弄。
送春骤雨如翻盘,昨朝清浅今弥漫。
此时济川匪舟楫,生民岂免为鱼鼋。
长鲸跨江鳞甲动,阑干欲逐浪花涌。
惜哉无处唤吴儿,跨上潮头试一弄。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节,宝安地区市桥春水上涨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骤雨过后,原本清浅的河水迅速弥漫,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水所覆盖。诗中运用了“翻盘”、“弥漫”等形象生动的词汇,将雨水倾泻和河水泛滥的壮观场景刻画得淋漓尽致。
接着,诗人由自然界的景象联想到人类社会的生存状态,提出了“济川匪舟楫,生民岂免为鱼鼋”的感慨。这句话意味着在面对自然力量时,人类往往显得渺小无力,如同在洪水面前的生灵,无法避免成为鱼鼋的食物。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深度,也引发了读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长鲸跨江鳞甲动”这一比喻,进一步渲染了水势之大,仿佛连巨大的鲸鱼都难以逃脱被卷入洪流的命运。诗人想象着如果能呼唤出吴地的渔民,让他们驾驭潮头,或许能在这股力量中找到一丝生机或控制的可能。然而,“惜哉无处唤吴儿,跨上潮头试一弄”一句表达了遗憾之情,暗示了现实中的无力感和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雄浑,还蕴含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人类命运之间复杂关系的洞察与反思。
尺五天边看颉颃,参辰出处九星霜。
未令掌诰吟红药,屡喜嘉言贡皂囊。
怀绂寓居欣会弁,监州岁晚客殊方。
柱林赖有诗书帅,好共骖鸾上玉堂。
平生前计拙如鸠,更向周南怨滞留。
无奈春风欺客病,蕙兰狼籍伴牢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