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木二十年,手开南野荒。
苒苒新岁月,依依旧林塘。
污莱擅下湿,岑蔚骄众芳。
菱母尚能瘦,竹孙如许长。
忆初学圃时,刀笠冒风霜。
今兹百不堪,裹帽人扶将。
龙钟数能来,犹胜两相忘。
种木二十年,手开南野荒。
苒苒新岁月,依依旧林塘。
污莱擅下湿,岑蔚骄众芳。
菱母尚能瘦,竹孙如许长。
忆初学圃时,刀笠冒风霜。
今兹百不堪,裹帽人扶将。
龙钟数能来,犹胜两相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三月十六日石湖书事三首(其二)》。诗中,诗人以种植树木为线索,回忆了二十年间辛勤耕耘的往事。他描述了自己亲手开垦荒野,见证了新树的成长和岁月的流转。树林虽然经历了污湿和低洼,但依然茂盛,展现出生命力。诗人提到菱角和竹子的生长,暗示了时光荏苒,物换星移。
诗中还回忆起当初披风戴笠、辛勤劳作的日子,与如今老态龙钟、需人扶持形成了鲜明对比。尽管身体不再硬朗,但诗人仍珍惜与土地的联系,认为能偶尔前来,总比完全忘记过去要好。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深深怀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他对自然和劳动的敬意。
山高出云在平地,千村万落连春水。
乾坤氤氲元气湿,江湖满地流瀰瀰。
模糊杂树绿满眼,毫末閒花红半垒。
忽见芳洲草泺间,微露楼台烟雨里。
山家茅屋昼不关,背暄高阁深厓间。
山人对奕长不语,客载小舟何时还。
斜桥引出瀼西路,欹岸直抵泾南渡。
开图恍入洞庭游,又似天台灵隐去。
耳边汨汨闻溪声,堂上真疑结岚雾。
蓬莱阆苑想在此,青鞋布袜宜相顾。
试问神仙结游伴,却我冠裳尘土满。
几时置我图画中,还似神仙更萧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