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乱梧竹,终夕长丁东。
所惜幽窗下,无人解与同。
昨宵听雨客,别我还山中。
此夜玉阶上,凝尘知巳空。
萧条寄高枕,含意共疏桐。
秋声乱梧竹,终夕长丁东。
所惜幽窗下,无人解与同。
昨宵听雨客,别我还山中。
此夜玉阶上,凝尘知巳空。
萧条寄高枕,含意共疏桐。
这首诗描绘了深夜雨滴在空阶上的景象,充满了孤独和寂静的氛围。诗人通过“秋声”、“梧竹”、“幽窗”、“玉阶”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深秋夜晚特有的凄凉与寂寥。首句“秋声乱梧竹,终夕长丁东”,以“乱”字形容秋风中的梧桐竹叶之声,既表现了声音的杂乱无章,也暗示了环境的荒凉与孤寂。接下来,“所惜幽窗下,无人解与同”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他渴望有人能理解并分享这份孤独。
“昨宵听雨客,别我还山中”则回忆起昨日与友人的分别,进一步强化了当前独自面对空阶雨滴的孤独情绪。“此夜玉阶上,凝尘知巳空”中,“凝尘”不仅指雨后地面的积水,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暗示了知己难觅的感慨。最后,“萧条寄高枕,含意共疏桐”以“萧条”和“疏桐”收尾,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落寞与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变化时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受,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