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公止酒偶然歌,止观天台又若何。
知止知君深得力,平生志本不求多。
陶公止酒偶然歌,止观天台又若何。
知止知君深得力,平生志本不求多。
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名为《为王云庵题知止轩(其二)》。诗中以“陶公止酒偶然歌”开篇,巧妙地引用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典故,通过“止酒”这一行为隐喻人生追求与自我节制的重要性。接着,“止观天台又若何”一句,将话题转向佛教中的“止观”法门,即通过内心的平静和观察来达到觉悟的状态,进一步深化了对自我修养和精神境界提升的探讨。
“知止知君深得力,平生志本不求多”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表达了对知止轩主人王云庵的赞赏。知止意味着明白何时该停止,这是一种智慧的表现,也是个人修为的重要体现。陈恭尹认为,王云庵能够深刻理解并实践知止之道,他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都达到了一种高远而宁静的状态,无需过多的外在追求就能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知止”的赞美,不仅体现了对个人修养的重视,也蕴含了对简朴生活和内在精神追求的推崇。陈恭尹以诗文的形式,向读者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注重心灵成长的生活哲学,鼓励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莺娇蝶媚。人与春同醉。虾帘敞,螺卮腻。
清歌调玉管,红蜡垂金穗。
书床畔,半生消受清闲味。
忆昔游湖墅,欢宴犹能记。叹荏苒,韶光逝。
君才真八斗,富贵偏能致。
还堪笑,董生与尔同憔悴。
苔礓净暑,药涧流澌,午风一道清芬。
叶叶干将,参差绿就龙文。
新芽乍吐努白,又丛丛、芳渚长春。
玉泓水,合湘兰风露,采供灵均。
岁岁京华佳节,遍家家儿女,挂艾当门。
寸蒂朱丝,香囊扣近罗裙。
芳醽至今味苦,任罗浮、山下移根。
仙梦远,一茎花、如见故人。
立马函关,看古帝王州无恙。
问何处旗亭睹酒,双鬟曾唱。
紫塞三千杨柳路,黄河一半桃花浪。
更西风、驴背古长安,增惆怅。金鉴录,怀贤相。
玉关曲,思名将。记几番搔首,定军山上。
割据风云王霸气,河山面目英雄样。
听大江、流尽古今秋,声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