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千山剩人和尚塔于大安十年矣无哭章庚戌寒夜梦出关门醒而情思缱绻追惟旧境缀之以词·其三》
《千山剩人和尚塔于大安十年矣无哭章庚戌寒夜梦出关门醒而情思缱绻追惟旧境缀之以词·其三》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天教斯道入蓬婆,微服何如赭服过。

航海折芦人已去,充军说法事无多。

披衣未可遮霜雪,破胆曾经混佛魔。

自许一枝横古塞,至今金策挂庭柯。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和尚在大安十年后,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与感慨。诗人以“天教斯道入蓬婆”开篇,暗示了自己修行之路的艰难与不凡,仿佛是上天特意安排他进入蓬莱仙境般的地方修行。接着,“微服何如赭服过”一句,表达了诗人以平民身份而非僧侣的身份穿越险境的不易与独特经历。

“航海折芦人已去,充军说法事无多”,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航海与充军的经历,展现了诗人面对不同挑战时的坚韧与智慧。折芦象征着航行中的困难,而充军则意味着另一种形式的流放与磨砺。尽管如此,诗人并未放弃传播佛法的使命,即使是在充军期间,也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与责任。

“披衣未可遮霜雪,破胆曾经混佛魔”,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修行过程中的艰苦与挑战。披衣难挡严寒霜雪,象征着修行路上的艰难与孤独;“破胆曾经混佛魔”则表明了诗人面对内心与外界的斗争时的勇气与决心,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不曾放弃对佛法的追求。

最后,“自许一枝横古塞,至今金策挂庭柯”两句,诗人以自比为横跨古塞的一枝独秀,象征着自己虽历经风雨,但依然坚守信念,如同金策(一种古代的计数工具)挂在庭院的树枝上,不仅代表着他的成就与地位,更寓意着他精神的永恒与传承。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忆以及对佛法坚定不移的信仰。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河曲避暑

水曲楼台多景地,坐中名胜列仙儒。

茂林脩竹非人世,清簟疏帘似画图。

素柰味甘宜冻醴,红蕖香酷掩熏垆。

秪言习气浑消尽,依旧呻吟据槁梧。

(0)

菊花

萧条暮秋日,三径有黄花。

不借东风力,宜栽处士家。

侵陵任霜露,汨没尽泥沙。

自恃真坚性,悠悠阅岁华。

(0)

留别

素乏霸王略,颇深山海情。

一充南省赋,再反东皋耕。

疏放日增甚,沉痼岁弥婴。

好遁愆幽期,鸣豫贪浮名。

进止苟如此,焉能获利贞。

初服念不忘,远游心所轻。

迟迟去燕阙,眇眇向吴荆。

蓟门雨雪暗,广陵潮水生。

八公遗桂树,千里饶莼羹。

名胜分可悦,心赏遥难并。

愿言慰离索,引领伺同声。

(0)

晓出东田遂游溪上

鸟鸣曙色至,云收春气鲜。

寐觉启南扉,顾步出东田。

遇赏乍淹留,乘景更夤缘。

折芳顺蘅薄,涉水弄珠泉。

感来忧已忘,神往乐俱捐。

窅默任真游,荡瀁契灵筌。

何待昆邱上,腾化始为贤。

(0)

舟行杂诗九首·其二

避地谅非愿,游吴或有托。

今我匪伊人,心期偶如昨。

行役多忧苦,栖迟讵为乐。

君看岸上蓬,秋风益飘泊。

(0)

咏御沟雁

太液春风起,潇湘鸿雁归。

照水翘圆趾,随波弄短衣。

曲池稻粱足,上林矰缴稀。

由来江海性,还从塞北飞。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