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舍如鸡栖,稚子煦檐隙。
陂田不作垄,野水深及壁。
树老夕照黄,草枯寒烟白。
鱼罛设处处,民有食菜色。
农舍如鸡栖,稚子煦檐隙。
陂田不作垄,野水深及壁。
树老夕照黄,草枯寒烟白。
鱼罛设处处,民有食菜色。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黄玠的《农舍》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的朴素画面。首句“农舍如鸡栖”形象地写出农舍简陋,犹如鸡窝般小巧,生活气息浓厚。接着,“稚子煦檐隙”描绘了天真无邪的孩子在屋檐下享受阳光的温暖,展现出家庭的温馨。
“陂田不作垄,野水深及壁”两句,通过描述田地平整无垠,野水几乎漫过田岸,展现了乡村自然环境的宁静和湿润。夕阳西下,“树老夕照黄”,老树在余晖中显得更加沧桑,与“草枯寒烟白”形成对比,渲染出秋日的萧瑟。
最后,“鱼罛设处处,民有食菜色”揭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虽然四处可见捕鱼的工具,但百姓的生活状态仍显困顿,面带菜色,暗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和民生疾苦。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与宁静,寓含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