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丝碧树何曾卷,又是梨花晚。
海燕翻翻,那时娇面。做了断肠缘。
寄我红笺人不见。看他罗幕秋千。
血衣着地,未息飘飏,也似人心软。
丝丝碧树何曾卷,又是梨花晚。
海燕翻翻,那时娇面。做了断肠缘。
寄我红笺人不见。看他罗幕秋千。
血衣着地,未息飘飏,也似人心软。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开篇“丝丝碧树何曾卷,又是梨花晚”通过细雨中的青翠树木和即将落尽的梨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伤的情境。
接着,“海燕翻翻,那时娇面”中的“海燕”通常指的是燕子,它们在空中翻飞的姿态,诗人通过这个意象,似乎是在追忆过去某个柔美的面容,或许是一段逝去的爱情。
“做了断肠缘”一句,则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情感羁绊,这份感情如同内心的绳索,被不断地扯断又捆绑,带来的是无法言说的痛苦和无奈。
“寄我红笺人不见”中的“红笺”,在古代文学中往往象征着情书或是情诗。这里的“寄我红笺人不见”表达了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思念,而这个人却无法亲眼目睹。
最后,“看他罗幕秋千,血衣着地,未息飘飘,也似人心软。”诗中通过“罗幕秋千”的画面,展现了一种层层叠叠的错综复杂的情感世界。而“血衣着地”则给人一种凄美而又悲凉的感觉,它可能象征着某种深刻的伤痛或是牺牲。尽管如此,“未息飘飘,也似人心软”却透露出一种对人性的温柔理解,似乎在说,即便是在血雨腥风之中,人的内心仍旧保有那份脆弱和温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致描绘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构建了一幅既美丽又令人沉思的人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