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一尊文字饮,春风为洗愁颜。
花枝入鬓笑诗班。登临千古意,天澹夕阳间。
南去北来行老矣,人生茅屋三间。
何人得似谢东山。紫箫明月底,高竹倚风鬟。
邂逅一尊文字饮,春风为洗愁颜。
花枝入鬓笑诗班。登临千古意,天澹夕阳间。
南去北来行老矣,人生茅屋三间。
何人得似谢东山。紫箫明月底,高竹倚风鬟。
这首诗是元好问的《临江仙·与钦叔饮二首(其一)》中的片段,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钦叔在春日饮酒赏景的场景。"邂逅一尊文字饮"表达了偶然相遇饮酒论诗的惬意,"春风为洗愁颜"则借春风的和煦来比喻心情的舒畅,仿佛连愁容都被春风拂去了。"花枝入鬓笑诗班"运用拟人手法,写花枝仿佛在欢笑中融入诗人们的鬓发,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
"登临千古意,天澹夕阳间"两句,诗人与友人在登高望远中感受历史的沧桑和自然的壮丽,夕阳映照下的天空显得格外宁静开阔。"南去北来行老矣"表达岁月流转,诗人已年事渐高,但对人生的感慨并未消减,"人生茅屋三间"以简朴的生活理想寄托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何人得似谢东山。紫箫明月底,高竹倚风鬟",诗人借用东晋名士谢安的典故,自比其清雅脱俗的风度,想象自己在月光下吹奏紫箫,倚靠在高高的竹林中,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闲适心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饮酒赏景、怀古抒怀,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享受生活的情趣,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